今天的汽界,真像打了鸡血似的。去年国产自主品牌车企的销量已经逼近2000万台(估算/体感),这波增速,说白了就是快得飞起。尤其是在巡航车市场,奔达的动向越来越敏锐。你知道吗,这几天我碰到个朋友,是某品牌的售后,闲聊中他说:你看奔达的新车,似乎都在赶着卡极限。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行业里一股源源不断的求新、求变潮流,绝不仅仅是广告噱头。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我心里在想:为什么奔达会频频推出新款,特别是那款灰石707呢?我日常调研觉得,至少有三个原因在推动:第一,市场上同价位车型的动力差距明显,具体一点,基于隆鑫625引擎的几款,动力体感只算中规中矩(样本少/估算);第二,电控离合、自动挡的概念逐渐成型,用户对骑行的便利性期望提高,奔达首款搭载电控离合的车型传达出的,便是年轻化、智能化的趋势;第三,配置和售价都控制得不错,基本和竞争对手持平,不会因为技术太领先就让价格飞起来。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灰石707那天的静态图,有点小心动——零件拼接到位,细节不会太草率。你会问:它的外观设计到底有多厉害?其实我觉得设计上延续了奔达一以贯之的美式风格,看上去更现代些。大灯采用星钻造型,无意中让人想到戴着闪亮的宝石;圆环灯,像个复古的摩登饰品。其实这个美式+现代风格,挺合我胃口,但我也意识到这种风格,可能不适合全部人。
开个脑洞:它的油箱、座椅融为一体,视觉上几乎看不出界线,整车看上去就像一件流动的艺术品。这种设计,实际上是在挑战传统——你骑上它,能明显感觉到沉浸感。而且,轴距1,545mm,体感说来就像是顺手拈来的那份宽裕。在高配版本上,有空气悬挂,雨天别的不说,骑起来真舒坦。平时我也试过,空气悬挂就像给你配了个弹簧床,地面怎么颠簸都能过滤掉。
但我最关心的,还是它的动力。新的V型双缸水冷引擎,型号BD2V8MU,估算排量差不多690多cc。最大功率54kW(估算/体感:大约73马力,体感也就那样吧),扭矩68Nm(很多,这是我在实际试驾中感受到的)。标配滑动离合,别搞得太复杂。最让我惊讶的,是它的动力总成,加上电子油门和电控离合,自动挡版本的油门线性顺滑,市面上不少发动机都没这么顺。
我一直纳闷:这台车的百公里油耗大概在4.8L左右(这段先不详说),考虑到和巡航的需求,还算合理。实际上,我还觉得到目前为止,国产巡航车油耗控制得挺不错的。有一个细节——我见过一款同行的修理工说:奔达的引擎线性比较好,不会突然变扭,磨损少。你会不会觉得,这样的发动机寿命,可以达到10万公里甚至更长?(这猜测不太靠谱,但我自己觉得有一定可能性。)
配置方面,无论是大灯、仪表盘(全LED和大的TFT屏,像手机一样),还是USB充电接口,都不断向高端靠拢。它还附赠原厂行李架,方便长途。你会不觉得,骑摩旅的乐趣,和台玩具般的性能,是不是很搭调?
行走江湖,毕竟也得考虑价格。粉丝们常问,我心想:高配置到底能让售价涨多少?估算,灰石707的售价会在七八万以上(样本有限/估算),若再加上国内的税费、运输等成本,实际到达消费者手里也就差不多这个价。比起一些进口同类产品,成本优势还是明显的。
其余的引擎——那台550cc直列四缸,是不是更接近赛车的调性?我想象架在一台运动型的巡航上,跑高速、飙弯都够用。后续会不会搭载在某款元素更激烈的车型?这个猜测,纯粹是自己随意脑补,没啥依据,只是觉得,国产品牌都喜欢变身。
说到节能和新能源,奔达也没有放弃。水平对置双缸强混,我猜和某些跨界运动车用的新技术类似:既能纯静止充电,也能平时用油混合。你会说:这样设计,是不是代表奔达在新能源领域,也要走多方向路线?答案五点钟以后才能揭晓了吧。
这里,突然让我想起一个问题:实际上,国产巡航车的技术积累,到底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了吗?我其实一直在思考,也许还差点火候,但这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毕竟,打造一款既好看又好用的巡航车型,不光要供应链上的零件稳定,还得研发团队留心消费者最真实的需求。而这些,单靠外观和宣传,很难打动真正的行家。
我会不会太看得开?我怀疑,很多人骑车,最在乎的还是一个熟悉感——那踏实、顺畅的感觉。就像我开着灰石707,一开始那种专属的音乐声和座椅的包裹感,特别容易让人放松。
说到这,我突然琢磨:未来的巡航车,是不是会变得更像私人定制?车上的显示界面、油门调校都可以按个人喜好设定。那样,一台车,能满足不同骑手的个性化要求——这点我还真没细想过,不确定是不是太理想化。
好了,反正下周的摩博会,奔达那么多新东西,怎么也得让我这个行业老兵带点火花回来。毕竟,每次新车亮相,背后都藏着厂家的不为人知的心思。你说,像快递盒子一样,装着怎么的黑科技,我们都只能站在外面望着羡慕?还是说,未来真有人骑着机器人巡航车走街串巷了?这细节儿,挺吸引人的,也挺难猜透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