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李云飞:中国车企的黄金时代

“行百里者半九十。” 这句话,用在当下的汽车行业,再合适不过。

车展落幕,热闹散去,留下的更多是冷静与思考。

少了些以往的喧嚣,少了明星站台、高管激昂的陈词,取而代之的是厂商们更加务实的姿态,以及媒体对行业发展更深层次的关注。

比亚迪李云飞在车展期间与媒体的一席谈,内容务实,引人深思。

回顾过去一年,比亚迪汽车销量达到427万辆,在国内自主品牌中堪称翘楚。

而今年的目标更加进取,剑指550万辆。

这个数字,着实令人感到一股强烈的冲劲。

他们的底气何在?

李云飞坦言,比亚迪当前的发展策略关键词是“稳”,尤其是在智能驾驶领域,更是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提到“稳”,就不得不先说说智能驾驶宣传方面的事情。

前期,智驾汽车事故频发,让消费者对这项技术产生了一丝疑虑。

李云飞认为,政府部门适时介入规范,从长远来看无疑是好事。

回想早年,电动汽车发生自燃事故,人们便对整个电动车产业产生不信任感。

如今,智驾领域也面临着相似的局面。

一旦发生事故,就会迅速引发对整个智驾技术可靠性的质疑。

为了重塑大众对智驾技术的信心,行业规范显得尤为必要。

比亚迪的做法是,先求稳,再图发展。

“天神之眼”智驾方案很早就已推出,但直到2024年10月才开始逐步推送更新。

如此谨慎,皆因安全是重中之重。

比亚迪之所以敢于强调“稳”,源于其自身拥有的优势。

数百万辆搭载L2级别辅助驾驶系统的比亚迪汽车行驶在道路上,积累了海量数据,这是其他车企难以企及的宝贵资源。

此外,还有一支由五千多名工程师组成的智驾研发团队,为技术的持续进步提供坚实保障。

李云飞还透露,比亚迪正在酝酿推出一项大胆的举措——泊车场景“车企全责”服务。

只要使用比亚迪的智驾泊车功能,一旦发生任何意外,比亚迪将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这份承诺,展现了比亚迪对自身技术的强大自信。

当然,在开放道路上,比亚迪智驾依旧奉行安全至上的原则。

李云飞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比亚迪的智驾要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谨慎稳健,而不是像新手一样鲁莽激进。

说完国内市场,再来聊聊出海。

比亚迪将今年的出口目标定为80万辆,任务艰巨。

李云飞将比亚迪的出海之路划分成三个阶段:最初是从事手机零部件业务,之后涉足储能和电动大巴领域,如今则全面进军乘用车出口市场。

比亚迪主要瞄准东南亚、中美洲、南美洲以及欧洲这些目标市场。

比亚迪李云飞:中国车企的黄金时代-有驾

在欧洲,他们选择了从西欧市场入手,优先攻克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

近日,欧洲或将提高中国汽车的进口关税。

对此,李云飞表示,此事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比亚迪仍需在海外设立工厂。

目前,他们在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匈牙利、巴西等地均已建立了生产基地。

只有真正融入当地市场,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贡献税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比亚迪还购入了滚装船,这将大大提升车辆运输的效率。

未来,比亚迪出海的品牌和车型将会日益丰富。

比亚迪在欧洲市场销量显著增长,李云飞将其归功于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

他认为,能在中国市场脱颖而出的汽车产品,拿到海外自然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海外经销商实力雄厚,他们看到了比亚迪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积极寻求合作机会。

李云飞总结道,伴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的推进,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而且这种变革也将对全球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中国汽车品牌而言,现在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个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有人认为比亚迪不擅长营销,李云飞则将此视为一种鞭策。

他始终坚信,产品力才是根本,营销只是锦上添花。

比亚迪在推广新技术时,始终坚持量产的原则。

比如,兆瓦级充电站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几百座。

在品牌高端化方面,今年和明年将是比亚迪重点发力的时期。

腾势和方程豹的销量预计将逐步攀升。

今年内,这两个品牌还将陆续推出多款新车型。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大家会在机场等场所看到更多腾势和方程豹的品牌宣传。

李云飞坚信,在2025年和2026年,这两个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表现都将实现显著提升。

究其根本,李云飞始终强调技术的关键作用。

比亚迪每年都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技术研发,甚至超过了净利润。

他认为,服务和营销可以后天学习,但技术创新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比亚迪的案例清晰地表明,成功没有捷径可走,技术才是真正的基石。

中国汽车品牌想要在全球市场上真正崛起,必须依靠自身扎实的技术储备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这就像建造房屋,只有地基打得牢固,才能筑起宏伟的建筑。

我们期待着中国汽车品牌,能够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