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安全=碰撞”旧观念,长城汽车在保定亮出全新安全IP
8月的保定天有点闷热,会议中心外面停满了各式车辆。第二十八届汽车安全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就在这里开幕——主办方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安全技术分会,这次由清华牵头,长城当承办方。
我到的时候,会场里正放着一段碰撞试验的视频,声音闷得像隔着棉被敲鼓。主持人说,这是长城第一次把自己的“全面安全”体系化拿出来讲,不只是传统的被动和结构,还把主动、场景、人群(儿童、老人)、数据全都拉进来做成一个完整IP。这话让我想起前阵子邻居老李还跟我说,“车不就是防撞嘛”,看来真不是那么简单了。
其实这个会议从1995年就开始,每年一次,到去年已经27届了。在国内搞车的人眼里,它算是个顶级交流平台。而且在所有主机厂里,能三次承办这会儿的,也就长城一家。他们自己也爱提那句:造车35年,从没松过对生命线的敬畏。
午休时,我溜去看他们那个传说中的大试验室——占地5.7万平米,据说花了5.1个亿建起来,是亚洲最大的独立安全实验室之一。里面五个碰撞区配八条微型轨道,有点像小时候玩的小火车轨道盘,不过这是用来模拟各种角度速度下的事故情况。据现场工程师小王讲,他们一年能做1500次试验,而且布局和设备都是自研,“五区协同”让效率翻倍。我注意到墙角堆着几套备用假人关节零件,小王笑,说这些零件价格吓人,比进口摩托还贵呢。
下午有一场特别演示,他们让一辆车以90公里时速跑,然后减到50再去撞障碍物。这种带减速过程的主被动融合,不光看结果,还要分析整个过程中乘员受力变化。有位国外来的专家边看边拍照,说这种能力全球都不多见。我站在后排,看假人的头部传感器灯闪了一下,就想到以前朋友阿浩追尾事故中脖子扭伤,如果当时有这样的研发背景,也许伤害能更轻些吧。
最吸睛的是所谓“假人家族”。总共有34个,从美国进口来的,包括24个成人和10个儿童型号,还有业内口碑很高的THOR、WorldSID等先进款,总价值差不多一个亿。这些家伙身上布满高精度传感器,可以测不同体型、性别甚至年龄段人在碰撞里的受力细节。我听维修厂老刘吹过,说他们修理过的一台事故SUV,就是参考类似数据改进B柱强度,让二代车型侧面抗压提高不少。不过这些事儿外界一般不知道,只觉得新款更结实罢了。
茶歇间隙,我还遇到几个高校研究生围着展板拍照,其中一个女孩指着数据曲线跟同伴解释:“这波峰说明胸腔压力超标,所以要调整气囊展开逻辑。”听得我直咂舌——原来调气囊不仅仅是换弹簧或者延迟毫秒那么简单,还牵涉算法优化和材料选型,这背后的门道比我们想象深太多了。
散会的时候天色暗下来,会场门口有人聊起今天展示的新标准,说以后买车不能只盯星级评分,要看看厂家是不是把老人、小孩还有数据保护考虑进去。我心里想着,下回帮表妹挑她第一辆代步小SUV时,这事得放进清单里,不然真出了状况,可不是修两块钣金那么轻松收尾的事儿……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