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的一次新能源SUV冬测原本是场技术比拼,但没成想,却演变成了一场“话术大赏”。谁能想到,一场本该波澜不惊的测试,硬是被雷军和网友的一来一回搞出了综艺感。
先说说冬测吧,选的三款车分别是目前市场上稍微能打的车型小米YU7、理想i6、特斯拉Model Y。测试环境是北京10度的“准冬天”,可结果却让不少人瞪大了眼。小米YU7竟以687公里的续航成绩,达成率高达83.59%,玩起了弯道超车——从纸面数据上,理想和特斯拉都被甩在了后头。于是雷军看热闹不嫌事大,第一时间转发微博并强调“达成率、续航里程双第一”,顺便附赠了一些高调自豪的文字。同样高调的,还有一位网友的灵魂拷问“雷总,成绩下面有没有小字?”一语点题,引爆了网友们的二次创作才华。
小米当初进军汽车行业,大家本来是看着手机霸主跨界来的,心里也多多少少抱着点期待。但评论区的网友们显然不太买账,这一出现就被拽出来“算账”了“10月26号北京还没供暖,冷不冷还另说,这‘冬测’来得可比供暖早多了!”瞬间让人想起了那些跑个24小时都能叫“长跑马拉松”的宣传套路。车友圈的见招拆招简直让人心疼某些文案小哥说好的“逆光之王”,后来变成了“目标”;吹了半天的“超强钢”,又透露是“项目名”。现在倒好,10度的天气都能算“冬天”,想让北方的雪花说啥?
更多网友还给雷总送上了戏称自此,你们小米的厉害就不用“鼠标移到小字上”去看了,现在都进化到“隐形小字”了!真别说,这句调侃让人有种看科幻小说的感觉,隐形的小字,那不得配一个“VR显隐眼镜”?
不过,段子归段子,嘲讽归嘲讽,对于小米来说,这应该不算什么彻底的“翻车”。要知道,小米从出道以来就一直热衷于“字”术,正如有些人评价的,“营销术是不输一线品牌,却在技术领域还需要时间验证”。不过,咱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毕竟从案例上来看,小米是真的想控制住成本的同时,给消费者点性价比体验,否则也过不了这个以用户挑剔闻名的车中新秀试金石。
再来说说消费者的焦点,新能源车目前一二成败,几乎都聚焦在续航续航再续航——你跑得够不够远?冷冷的北风和火辣的太阳,能不能顶得住?按理说,大家想看的,确实是不同温度、不同路况具体数字的对比展示,续航曲线一目了然。对车企来说,数据透明才能取信于人,这才是王道;一句“不好意思,系统算法定义了白天当冬天”这种话,实在让人既无语,又忍不住掏出一张表情包回击。
比起拼文案,消费者今天要的更多是诚意,而不总是“语义艺术”带来的困惑。都说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每家车企无非就是在技术和品牌上较劲,但别让所谓的宣传噱头抢了风头。毕竟一台车续航再高、风评再优,最后的市场反响也得看真实表现能不能站住脚。
吃瓜群众突然悟了问题的根儿,其实不是小米YU7的表现不行,而是这类“文字游戏”用惯了,三句话绕迷魂。我们想买的是车,想要的是靠谱和严谨,不是一堆连雷军都是八个狗头表情搪塞的“书面文字”。企业又该怎么反思?难道只靠幽默的表情包就能继续“打通关”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