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买插混,如今活得像打仗:这钱花得真冤!

三年前,我掏了三万大洋,咬牙买了辆插电混动车。

销售小哥说得天花乱坠,“纯电通勤,油车长途,省钱环保,一步到位!”

我这人,一向信奉“科技改变生活”,加上当时那股新能源热潮,嘿,脑子一热就掏钱了。

结果呢?

现在每天活得像个打仗的。

没私人充电桩,这事儿我当初压根儿没往心里去,以为全国到处都是充电站,跟加油站一样方便。

哪知道,一线城市里,小区里能装充电桩的,能有百分之十五就不错了!

我每天下班,就得跟时间赛跑,看看哪个公共充电桩还有空位,不然就得乖乖排队,一排就是半小时起步。

冬天那续航,更是惨不忍睹,销售说的八十公里纯电?

得,我这实际能跑个五六十就谢天谢地了。

中午休息这点儿时间,得赶紧找个桩充上,不然晚上回家就得靠油跑,那可就违背了当初买插混的初衷了。

最惨的是半夜,还得设个闹钟,起来抢谷电,生怕第二天电费又贵了。

三年前买插混,如今活得像打仗:这钱花得真冤!-有驾

我前阵子车坏了,找了个修车师傅,他看了看,一拍大腿,“我说哥们儿,这俩系统,就是俩故障点啊!

修一次比纯油车贵不少,你这算是花钱给自己找麻烦。”

我当时就一个劲儿点头,心里五味杂陈。

这年头,你说插混车是不是智商税?

这话太笼统了。

真要说省钱,也真有人能省。

就说我隔壁老王,人家单位有免费充电桩,每天通勤也就三十来公里,晚上回家随手一插,第二天满电出发,一个月油钱能压到一百块以内,那日子过得舒坦着呢!

可像我这种,靠公共桩,通勤来回八十多公里,住北方冬天冷,还想着三五年就换车的,那插混反而成了“费钱货”。

我跟一个做二手车的朋友聊过,他给我看了个数据,2024年的报告,插混车三年后的残值,竟然只有燃油车的六成八,有些车型甚至不到六成!

你想想,电池要是出了问题,换一块两万多,这可不是小数目。

而且,插混车的保险,通常比同级别油车贵一到两成,这都是实打实的钱。

三年前买插混,如今活得像打仗:这钱花得真冤!-有驾

当初买车的时候,销售只跟你强调“纯电通勤”、“混动长途”,可从没提前跟你算过,你家有没有那个固定车位,你每天通勤多少公里,你所在城市充电桩普及率怎么样。

大家伙儿都以为全国到处都能充,结果发现,这“到处”俩字,水分可大了去了。

更别提政策也在变。

2023年以前,买插混车还能免购置税,拿绿牌,那会儿简直是红利期。

可到了2024年,上海这些地方,连插混都不给路权了,补贴也是一年比一年少。

以前的那些“甜头”,现在基本都成过去式了。

我有个朋友,去年也买了辆插混,今年看着我这“打仗”的日子,心里有点打鼓,想换车。

结果车商压价压得他直摇头,说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当时就咬牙买纯油车,或者干脆一步到位上纯电。

他说这话的时候,我懂他,不是说插混车本身不好,而是我们没搞清楚自己到底适不适合。

插混这东西,它确实是个过渡。

它不是万能的,也不是谁都能用得上的。

关键不在于它能不能跑,而在于你晚上能不能安心地把电插上。

三年前,那会儿人人觉得插混就是未来,就是最聪明的选择。

现在回头一看,我们可能都是那批被时代甩下的。

不是我们傻,是真的市场跑得太快,销售们还没来得拼命跟上。

你看现在,2025年的工信部新规又来了,插混车纯电续航得超过一百公里,百公里电耗不能超过十三度,才能拿补贴。

这门槛一提高,那些老款的、低端的插混车,立马就没戏了。

比亚迪、吉利这些大厂的新车,都在用智能电量管理,就算没充电桩,也能稳稳地开。

而像理想L7这种增程式,人家家里标配充电桩,跑多远都不慌,保值率比插混高出二十五个百分点以上。

那些三年前买的老款插混车,现在跌得厉害,想卖,都没人要。

三年前买插混,如今活得像打仗:这钱花得真冤!-有驾

说到底,买车这事儿,真的得看自己的实际情况。

别被一时的新鲜劲儿冲昏了头脑,也别光听销售的一面之词。

你家有没有充电桩?

每天通勤多少公里?

生活在哪个城市?

冬天冷不冷?

这些都是要提前算清楚的账。

插混,确实适合一部分人,但绝不是所有人。

别让“新能源”的光环,变成你日后车库里的“叹息”。

插混vs非插混,哪种才是真省心#

新能源汽车[超话]#

油混,插混和增程式哪个更好?#

买电车的烦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