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汽车圈里的新闻,真是一波接一波,尤其是小米汽车,隔三差五就得搞出点大动静,让人想不注意都难。
这不,最新的消息又让不少人惊掉了下巴:前兰博基尼的首席外饰设计师,一个叫做法比安·施默尔茨的德国大神,正式加盟小米汽车了。
很多人一听这消息,第一反应就是,雷军这是要把全世界的顶级设计师都给“集邮”到自己公司里吗?
从宝马到奔驰,现在又直接挖到了兰博基尼的墙角,小米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究竟是单纯为了把车造得更好看,还是背后藏着一盘更大的棋?
咱们先来好好聊聊这位新来的大神,法比安·施默尔茨。
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有点绕口,但您只要看看他以前的作品,就知道他有多厉害了。
兰博基尼这个品牌,在大家心目中就是顶级超跑的代名词,而法比安在职期间,主导设计了兰博基尼即将推出的新一代混动超跑,代号叫Temerario。
这台车可是要接替传奇“大牛”Aventador的,可想而知它的设计得有多震撼。
能把兰博基尼那种狂野不羁的猛兽气质,和充满未来感的科技美学完美地捏合在一起,这可不是一般设计师能做到的。
这说明他对顶级跑车的设计精髓,拿捏得死死的。
再往前翻翻他的履历,那更是金光闪闪。
在去兰博基尼之前,他在另一家德国跑车豪门——保时捷工作。
咱们熟悉的保时捷718 Boxster跑车,那流畅又充满力量感的车身线条,就有他的功劳。
他还参与了保时捷Taycan的原型概念车Mission E的设计工作。
说到这儿,事情就变得特别有意思了。
小米的第一款车SU7,从一亮相开始,很多人就觉得它的外形,尤其是车头和侧面轮廓,跟保时捷Taycan有几分神似,所以网上才有了“米时捷”这个外号。
现在,雷军干脆把当年参与设计Taycan原型车的设计师本人给请过来了。
这操作,简直就像是在告诉全世界:你们不是说我像吗?
那我就把“正版”的设计师请来,让他亲自操刀,看看我们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这一招,直接把过去所有的调侃和争议,都变成了对自己眼光和实力的最好证明。
其实,小米汽车的设计团队,早就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新人小白”了,现在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德系豪门设计师俱乐部”。
就在法比安加盟前不久,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在宝马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设计主管凯·兰格也加入了小米。
这位老兄在宝马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宝马最早期的纯电动车i3和那台拥有蝴蝶门的科幻跑车i8,都是他主导设计的,可以说他是宝马电动化转型的元老级功臣。
更有趣的是,小米汽车现在的设计总负责人李田原,早年在宝马工作的时候,恰好是凯·兰格的下属。
这下可好,时隔多年,两人在中国的新势力车企重逢,当年的下属成了现在的老板,不知道他们俩在会议室里碰面,会不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除了这两位,小米的设计团队里还有好几位高手。
比如首席设计师李田原,他本身就是宝马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设计师,他设计的宝马iX,虽然外观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也正说明了他敢于打破常规,引领设计潮流的魄力。
此外,还有来自奔驰的设计师仇臻,他主导设计的奔驰Vision EQXX概念车,创造了单次充电行驶超过1200公里的惊人纪录,是节能设计的顶尖代表。
还有负责内饰的前宝马设计师Shin Muto,宝马Z4跑车和X1的内饰都出自他手。
这么一看,小米汽车的设计师团队,简直就是把德国三大豪华品牌(BBA)的核心设计人才给“一锅端”了。
当然,设计团队再豪华,最终还是要拿作品说话。
小米SU7上市后,虽然市场反应极其热烈,订单接到手软,但关于外观设计的议论也一直没停过。
“米时捷”这个外号,一方面是说它好看,有豪车的气质,但另一方面也带着一丝“模仿”、“借鉴”的意味。
面对这些声音,小米设计负责人李田原也公开回应过,他提出了一个词,叫“情绪价值”。
通俗点说,就是一辆车不能只看参数,比如零百加速几秒,续航多少公里。
更重要的是,这辆车能不能带给你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激动,让你在停车场里都忍不住多看它两眼。
他们追求的就是这种能打动人心的设计。
就连保时捷中国的总裁,在被问到怎么看小米SU7时,也很大度地回应说“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
这话听起来很客气,但细品一下,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承认:小米这个对手,已经强大到你无法再忽视了。
现在,法比安的加入,则彻底揭示了小米的真正野心。
我们得仔细看看他的职位名称:小米汽车欧洲外观设计负责人。
这几个字里的信息量太大了。
“欧洲”这个词,直接点明了小米的下一个目标市场。
这说明,小米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在国内市场和同行们竞争,而是要直接开着自己的车,杀到奔驰、宝马、保时捷的老家去,和这些百年汽车巨头们正面较量。
据说,法比安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小米在2027年正式进入欧洲市场,打造一套全新的、能够被挑剔的欧洲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的设计语言。
这盘棋,下得是真的大。
回想过去几十年,中国汽车工业一直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在燃油车领域,我们确实落后了不少。
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给了我们一个千载难逢的“换道超车”的机会。
就像李田原说的,中国设计师没有那么多历史传统的包袱,反而可以更大胆地去创新。
现在,小米把这些拥有深厚西方工业设计底蕴的大师们请到中国,让他们和中国本土的工程师、市场专家们一起合作,这种中西合璧的模式,很可能会碰撞出惊人的火花。
这就好比一个武功高手,既学了深厚的内家心法,又掌握了凌厉的西洋剑术,创造出的新武功,必然是独树一帜。
小米SU7 Ultra的性能参数,比如2.78秒的百公里加速和800公里的续航,已经可以和百万级的保时捷Taycan掰手腕,但价格却只有对方的六分之一。
这种极致的性价比,就是中国制造业最强大的武器。
现在,小米不仅要在性能和价格上领先,还要在设计这种“软实力”上建立自己的话语权。
法比安的加盟,就是小米吹响的冲锋号,它向世界宣告,中国汽车不仅要赢得市场,更要赢得尊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