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时看油耗、看续航,看车企财报时怎么看负债?
很多人看到 “资产负债率 80%” 就觉得风险高,其实汽车行业的负债得拆开来看。2024 年数据显示,全球主流车企负债率普遍在 60% 以上,国内车企如吉利、长城等也在 60%-80% 区间,这不是 “欠钱多” 这么简单,要时刻保持思考力,可以从这几个个维度看懂真相:
一、高负债是行业通病,全球车企都在 “借钱搞研发”
汽车是典型的 “烧钱” 行业:建工厂、研发新车型、搞电动化转型,处处都要砸大钱。
比如大众集团 2024 年营收 2.5 万亿元,总负债却高达 3.4 万亿元,相当于 “借钱做生意”;
丰田总负债 2.7 万亿元,比营收还多 5000 亿元。
为什么敢借这么多?
因为一条智能产线投资几十亿,一款电动车研发成本上百亿,不借钱根本跟不上技术迭代。
国内车企虽然总负债低一些(比如吉利总负债 5000 亿元,是大众的 1/6),但负债率同样在 60% 以上。本质上,全球车企都在 “举债换未来”,区别只是借钱的方式和用途。
二、关键看 “借钱要不要付利息”,这才是风险核心
负债分两种:一种是 “无息负债”,比如欠供应商的货款、预收客户的定金,不用付利息,相当于 “占用上下游资金”,国内车企普遍靠这种负债 “省钱”。
比如比亚迪总负债 5800 亿元,其中 95% 都是无息负债,真正需要付利息的只有 5%,压力很小。
另一种是 “有息负债”,比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每年要付利息。
海外车企更依赖这种负债:有息负债占比高的话,每年光利息就几十亿,还债压力明显更大。所以看负债不能只看总数,重点看 “有息负债占比”—— 低于 30% 基本就算安全,超过 50% 就要注意了。
三、负债是 “双刃剑”,关键看能不能 “钱生钱”
好的负债能带来回报:比如大众借钱扩大全球产能,年销超 900 万辆;比亚迪借钱研发刀片电池,靠技术优势抢占市场。
从趋势看,国内车企正在 “降负债”:比亚迪 2025 年一季度负债率降到 70.7%,吉利、长城等也在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有息负债。
而部分海外车企面临挑战:既要还传统业务的旧债,又要借钱投电动化,福特、通用负债率连续多年超 80%。这时候就要看:借的钱有没有变成核心技术或市场份额?
如果只是 “借新还旧”,风险就高;如果能 “借钱生钱”,负债反而是竞争力。
总结:负债率没有 “标准线”,但有三个判断口诀
看结构:无息负债多(比如欠供应商的钱)更安全,有息负债多(要付利息的贷款)风险高;
看用途:借钱搞研发、扩产能是 “投资未来”,借钱发工资、还旧债要警惕;
看趋势:负债率稳定或下降,说明财务在优化;突然飙升或长期超高,就要小心。
汽车行业就像一场马拉松,适度负债是 “加油”,关键看能不能跑到终点。
下次看车企负债,记住这几个个角度,普通人看懂财报其实也不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