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贴痕迹!小米 YU7「测试版」当作新车交付,高管已作出回应

最近,小米汽车摊上事儿了!

一帮刚提了YU7的车主,乐呵呵地准备享受新车,结果却在挡风玻璃上发现了“测试车”的字样。

静电贴痕迹!小米 YU7「测试版」当作新车交付,高管已作出回应-有驾

这感觉,就像是高高兴兴地打开一箱期待已久的盲盒,结果发现里面装的是个被人玩剩下的。

小米汽车的副总裁李肖爽和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赶紧出来灭火,说是为了保证质量,他们会随机抽检下线的车做静态评审,贴上静电贴是为了方便检验员识别,评审过了就撕掉。

现在出现这情况,是静电贴留下了隐性痕迹,拿湿毛巾擦擦就没了。

他们还保证,以后会改良静电贴,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

但这解释,网友们可不买账。

从车子下线到交付,中间得经过多少道关卡?

难道这么多人都是瞎的吗?

没一个人发现这“测试车”的字样?

如果只是简单看看,那每辆车都应该做,凭啥只有我买到的这辆有?

这明晃晃的“测试车”三个字,搁谁身上能舒服?

静电贴痕迹!小米 YU7「测试版」当作新车交付,高管已作出回应-有驾

这波公关操作,简直是火上浇油。

静态评审,听起来挺高大上,但如果连个静电贴的痕迹都处理不干净,那评审的意义何在?

这让人怎么相信小米汽车的质量?

难道评审就是走个过场?

这事儿暴露了小米YU7在交付流程上存在疏漏。

虽然痕迹能擦掉,不影响性能,但新车上出现“测试车”的字样,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买到了翻新车。

本来大家对新品牌的信任度就没那么高,这么一搞,更是雪上加霜。

说白了,现在买智能电动车,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品牌理念和交付体验。

任何一点“不新”的感觉,都会被放大成对整个质量的质疑。

小米汽车这次算是栽了个跟头,细节没做好,容易阴沟里翻船。

静电贴痕迹!小米 YU7「测试版」当作新车交付,高管已作出回应-有驾

其实,这事儿也暴露了小米在危机预防上的不足。

如果在流程设计的时候,能考虑到用户对“测试车痕迹”的敏感度,在供应链管理上更注重细节,也许就能避免这场风波。

当然,也有人质疑,静电贴真能在玻璃上留下这么明显的痕迹?

这技术也太次了吧?

而且,其他厂家抽检的测试车,一般都是内部员工消化,打个骨折价就卖了。

小米这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

更有网友调侃,这事儿还得怪华为,谁让小米最近风头这么劲,友商肯定坐不住了。

总而言之,小米YU7这次的“测试车”事件,给所有车企都敲响了警钟。

细节决定成败,用户体验至上。

在这个“内卷”到极致的汽车市场,谁能把细节做到极致,谁就能赢得用户的芳心。

下次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可别再用“湿毛巾擦擦就好”来搪塞了,这年头,消费者可不好忽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