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豪赌安世芯片,不料命脉在中国,欧洲车企急了

大众、宝马的电话怕是都要打爆了吧?听说荷兰那边一动手,这边德国车厂的采购主管脸都绿了。

这盘棋下得真是让人有点意外。谁也没想到,先掀桌子的会是荷兰。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这事听起来就像是商业新闻,可背后那股冷飕飕的风,早就从华盛顿吹过大西洋了。荷兰人这次像是打了头阵的急先锋,但冲得太猛,没看清自己踩的是什么地方。

荷兰豪赌安世芯片,不料命脉在中国,欧洲车企急了-有驾

他们以为抓住了安杜半导体的大脑——总部的研发人员、专利,还有德国汉堡和英国曼彻斯特的两座晶圆厂。晶圆厂技术含量高,这没错,听上去好像稳操胜券。但他们似乎忘了,或者说选择性地忽略了,这颗大脑的心脏和手脚,早就移植到了中国。

闻泰科技当初的布局实在是高明。为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把芯片制造流程里最耗费人力的封装、测试环节,也就是俗称的封测,大规模地迁到了中国。东莞的工厂,是全球最大的封测基地之一,年产能超过五百亿颗芯片,占了原来安世将近八成的产能。这不只是一个工厂,这是中国整个庞大且完善的芯片产业链的一个缩影。欧洲的芯片巨头,比如英飞凌,不也把最大的封测厂放在了马来西亚吗?大家都知道去哪里找效率和成本的更优解。

荷兰豪赌安世芯片,不料命脉在中国,欧洲车企急了-有驾

所以当荷兰政府得意洋洋地宣布接管时,他们可能没算清楚一笔账:没有了中国的封测产能,他们手里那些设计好的晶圆,不过是一堆高科技的半成品。

中国的反应快得惊人。几乎是立刻,安世在中国的业务宣布独立运营,变成了安世中国。紧接着,一道出口限制令下来,直接把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们架在了火上。大众、奔驰、宝马,这些德国巨头恐怕是最先感受到恐慌的。他们的生产线上,等着的就是这些打着安世标签的车规级芯片。

荷兰豪赌安世芯片,不料命脉在中国,欧洲车企急了-有驾

车规芯片这东西,不是普通的消费电子芯片,它关系到行车安全,要求极高,认证周期又长。市场上能稳定供货的也就那么几家,安世倒了,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的产能一时半会也补不上来。这不是菜市场买白菜,说换一家就换一家。这种恐慌,荷兰在动手之前难道就完全没有预料到吗?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把德国这些盟友的利益放在眼里,心里只有美国的战略需求。

德国总理的表态就更有意思了。他指责中国,却对始作俑者荷兰闭口不谈,理由是荷兰是盟国。这种时候,盟国捅的刀子,反而比对手的拳头更让人难受吧。

荷兰豪赌安世芯片,不料命脉在中国,欧洲车企急了-有驾

现在局面很清晰,分家后的安世荷兰和安世中国进入了生死对决。荷兰那边想活下去,就得重建占产能八成的封测厂。建厂需要时间,需要资金,需要设备,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哪一样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欧洲的客户等不了。去外面找代工?全球的封测产能早就被瓜分得差不多了,临时抱佛脚,能挤出多少给你?

反观安世中国,日子就好过多了。手上握着成品芯片库存,起码能撑三个月。这三个月,足够它绕开荷兰总部,直接跟欧洲那些焦头烂额的车厂建立联系,恢复部分供货。虽然有限制令,但这种限制显然是留有活口的。只要能稳住客户,后方的事情就好办了。安世需要的芯片技术,并非14纳米以下的顶尖工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完全有能力支持它找到晶圆代工,补上设计这一环。闻泰科技作为母公司,更不可能坐视不理。

荷兰豪赌安世芯片,不料命脉在中国,欧洲车企急了-有驾

更何况,安世中国还有三大杀手锏。第一,成本优势。没了中国的低成本封测,安世荷兰的产品价格必然飙升,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谁会为你的地缘政治成本买单?第二,中国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是安世原本最大的客户。自己的市场,自己的客户,难道还扶不起一家自己的芯片供应商吗?第三,完整的中国供应链。

说到底,这已经不是一个公司的股权纠纷,这是赤裸裸的供应链之战。美国想通过荷兰这个棋子,迫使欧洲的汽车产业链与中国脱钩。这一招很阴险,它让中国企业直接暴露在地缘政治的风险中,而美国自己却躲在幕后。如果这次得逞了,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海外企业遭遇同样的命运。

荷兰豪赌安世芯片,不料命脉在中国,欧洲车企急了-有驾

所以,中国不可能退让。这件事没得商量。那张关于稀土和稀有金属的出口管制牌,还握在手里没有打出来,这算是给荷兰留了最后的体面和纠错空间。

荷兰豪赌安世芯片,不料命脉在中国,欧洲车企急了-有驾

这场对决,时间站在中国这边。只要安世中国能站稳脚跟,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和供应链,慢慢耗也能把远在欧洲的安世荷兰给耗死。美国想打一场供应链的代理人战争,那就在供应链的战场上,真刀真枪地碰一碰,看看谁的根基更稳,谁的后劲更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