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高速匝道简直是“新手试炼场”?明明科目三的时候教练耳提面命,高速怎样操作,并线该注意啥,可真临阵磨枪,特别是要驶离高速那当口,还是紧张得后背湿透。
就说这高速出口,图纸上瞧着是挺体贴的,提前两公里就预告,生怕你错过。可症结就在这“提前”上。两公里,对于以120码疾驰的铁疙瘩来说,也就弹指一挥间。等你缓过神儿,哎呦喂,出口迫在眉睫了,慌不择路地并线,那叫一个险象环生。
更甭提有些高速路段,车流量大得跟下饺子似的。想从最内侧的超车道蹭到最外侧的出口,简直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稍一迟疑,出口就跟你挥手作别了。然后呢?只能硬着头皮往前拱,下一个出口再说了。可这一溜号,时间先不说,油钱也是眼睁睁地看着蒸发。
有人支招,这还不简单?瞄准了出口,未雨绸缪,提前减速呗。可问题又来了,高速上最犯忌讳的就是骤然降速。你以为你这是菩萨心肠,后面的老铁可不这么想,一个不留神,kiss goodbye 就找上门了。这高速路,瞬间化身“高危路段”。
所以,驶离高速这件事,真不是表面上那么波澜不惊。它考验的,不仅仅是你的驾驶技巧,更是你的决断力、应变能力,以及那颗强大的小心脏。
为啥下高速这么让人如履薄冰? 难道真是咱技术拉胯?恐怕没那么简单。
一方面,高速公路的铺设可能存在一些瑕疵。比方说,出口的路牌是不是足够醒目?减速缓冲区的长度是不是足够充裕?车水马龙的路段,是不是应该增设出口?这些问题,都值得咱们好好榷量。
另一方面,也跟咱们自身的一些坏毛病有关。很多人上了高速,就喜欢一路狂飙,恨不得把油门踩到底。等到临近出口了,才幡然醒悟要减速,这时候往往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还有些人,并线的时候瞻前顾后,一会儿想往左,一会儿想往右,结果与机会失之交臂。
说到底,下高速这件事,也映射出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比如,咱们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是不是太患得患失了?总想着跟时间赛跑,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试想一下,在高速公路上,咱们玩命地提速,想要马不停蹄地抵达目的地。可等咱们真到了地儿,又会发现,时间并没有被节省下来,咱们依旧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压力和挑战。
那么,咱们为啥不能缓一缓,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呢?为啥不能给自己留点余地,从容地应对各种状况呢?
下次再跑高速,不妨试试提前做好功课,提前减速并线,给自己预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谨记,安全第一,速度靠后。
或许,当咱们不再那么心浮气躁,不再那么追求速度的时候,下高速这件事,也就不再那么棘手了。甚至,咱们还能从中咂摸出一种别样的滋味。就好像人生一样,放慢脚步,才能更好地领略路上的风景。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才是最值得咱们驻足的。
高速出口,它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枢纽,也是一个善意的提醒:慢一点,再慢一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