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在问我:10万出头想买辆纯电SUV,宝骏云海EV和比亚迪元PLUS到底该选哪个? 这问题问得真挺实在的,毕竟现在电动车卷得厉害,价格差不多、定位相似的车一抓一大把。可别小看这十万级市场,它可是实打实的“家用主力军”战场。今天我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车评老炮的身份,好好聊聊这俩车——一个是新晋黑马宝骏云海EV,另一个是销量常青树比亚迪元PLUS。
先说宝骏云海EV,这车一出来就有点“上头”的意思。纯电续航600km,在同价位里算是支棱起来了,日常通勤一周充一次电基本够用,周末来个周边游也不用焦虑。而且它的风阻系数做得不错,官方说是0.258Cd,这数据放在一众SUV里真是挺能打的。低风阻意味着高速更省电,续航虚标少,实际跑起来更靠谱。你想想,别人跑400km就得找桩,你还能多撑个几十公里,这种小优势,关键时刻真能救命。
再看外观,宝骏这回设计真不拉胯。前脸是封闭式设计,贯穿式LED灯带晚上点亮那叫一个出片利器,走在街上回头率直接拉满。车身线条流畅,有种跨界轿跑SUV的味道,不像某些老咕噜棒子车型还在用五年前的设计语言。朋友说它像“缩小版的特斯拉Model Y”,虽然有点夸张,但那份科技感和年轻范儿,确实是拿捏住了。走路摇头晃脑?可能有点,但至少不会被人说“这车看着像买菜车”。
坐进车内,第一感觉是:这价位的车,内饰居然不塑料? 中控台用了不少软包材质,配上15.6英寸大屏,简洁又大气。车机系统是基于Ling OS打造的,反应快、语音识别准,连连续对话都能接上,不像某些车“叫一次动一下”。智能辅助方面,它给到了L2级辅助驾驶,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刹车这些都有,日常跑高速或者堵车时,能大大减轻驾驶疲劳。你说它是“车界网红”吧,但它配置这块还真不是花架子。
动力上,云海EV用的是单电机,最大功率150kW,百公里加速7秒出头。这个成绩在城市里完全够用,红绿灯起步秒杀一众燃油SUV,超车也挺有信心。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减速带和坑洼路面滤震不错,后排坐着不颠。不过要是你把它当“驾驶玩具”去激烈过弯,那还是算了,毕竟定位是家用SUV,稳字当头。
这时候就得拿元PLUS来对比了。元PLUS作为比亚迪e平台3.0的代表作,早就“国民神车”上桌第一个动筷了。它的优势在于品牌认知度高、保有量大、售后网点多,买它基本不会踩大坑。续航有430km和510km两个版本,最高才510km,跟云海EV的600km一比,瞬间有点跌冒烟了的感觉。虽然日常用也够,但心理层面总觉得“别人能跑600,我怎么才510”?
元PLUS的内饰设计挺有个性,运动风座椅、类似健身房器械的门把手,一开始还挺新鲜,但看久了总觉得有点用力过猛。车机是比亚迪那套DiLink,功能多但偶尔卡顿,语音识别反应慢半拍,有时候喊它开空调,等车凉了它才动。这感觉,就像你点了个外卖,饭都吃完了才送到。
动力方面,元PLUS电机功率150kW,百公里加速7.3秒左右,和云海EV差距不大。但它的底盘调校更偏运动一点,过弯支撑性更好,操控感稍微强那么一丢丢。不过代价是舒适性略打折扣,后排乘客可能会觉得“怎么这路这么颠”?另外,元PLUS的风阻系数是0.29Cd,比云海EV高了一截,高速电耗自然也更高,续航打折更明显。
安全性这块,两款车都配备了主流的主被动安全配置,比如6气囊、ESP、L2辅助驾驶等。但宝骏云海EV在车身结构上用了更多高强度钢,而且全系标配了疲劳监测和盲点监测,这些细节加分不少。元PLUS虽然也有,但低配车型得选装,这就有点劝退了——我都花十多万买车了,还得为这些基础安全功能掏额外的钱?
说到价格,云海EV起售价10.98万,顶配不到14万;元PLUS起售价11.98万,顶配接近16万。同样是600km续航版本,云海EV比元PLUS便宜了将近2万。这差距,都能再买辆五菱宏光MINI EV当玩具车了。对于预算有限的家庭用户来说,这笔账怎么算都更倾向于云海EV。
当然,元PLUS也不是没优点。比亚迪的三电技术确实成熟,电池安全口碑好,刀片电池“针刺不起火”已经成了标签。而且它的保值率目前还是比宝骏高一些,二手市场更吃香。但问题是,技术是会追赶的,品牌光环也不是永远不破。看看现在宝骏在三电和智能驾驶上的投入,明显是奔着“打脸”质疑者去的。
综合来看,宝骏云海EV就像那个默默努力、突然惊艳全班的学霸——配置高、续航长、设计新、价格还实惠;而元PLUS更像是“老牌学霸”,成绩稳定但进步缓慢,甚至在某些方面被反超。如果你追求的是最新科技、更长续航和更高性价比,云海EV真的值得重点考虑。10万级纯电SUV能卷到这个份上,难道不比看手机发布会还刺激?
最后问大家一句:这样的宝骏云海EV,你觉得它配得上“真香”吗?如果让你在云海EV和元PLUS之间二选一,你会怎么选? 毕竟,买车这事儿,最终还是得自己开得舒心才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