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不听身边朋友劝告,花6万多买了这辆德国大众桑塔纳,如今车

当初那会儿啊,谁不想开出去有面儿?六万多能摸到合资车方向盘,还是大众标,走亲戚串门都觉得比开国产车体面。我到现在都记得提车那天,销售拍着我肩膀说“这可是德系车,底盘扎实得很”,我这心里头跟喝了蜜似的——可谁能想到,四年后开着它跑在高速上,听着风噪呼呼往耳朵里钻,后排放两个行李箱都得蜷着腿,这面儿啊,早被现实扇得啪啪响。

我那车是2021款1.5手动风尚型,刚提回来那会儿确实挺稀罕。手动挡换挡有股子“人车配合”的劲儿,高速上一脚油下去,车身稳得跟贴在地上似的,比我之前开的国产小车强多了。销售还说“大众皮实耐造,开十年八年都不带大修的”,我一听更乐了:省油、好开、不娇气,这不就是咱普通老百姓买车最实在的需求嘛?

可日子过着过着,这“实在”就变了味儿。头一回后悔是接我爸妈来城里住。我妈坐后排直嘟囔:“这车咋这么窄?”我一看,好家伙,俩大人中间得空出老大一块,要不就得挤成一团。我爸倒是没吱声,下车时拍了拍车门:“这铁壳子倒结实,就是装人不够敞亮。”我这才反应过来,现在国产车动不动就车长四米六七,轴距两米七,后排翘着二郎腿都不带挤的,哪像我这桑塔纳,活像个“移动的小板凳”。

当初不听身边朋友劝告,花6万多买了这辆德国大众桑塔纳,如今车-有驾

再说说配置,现在想起来都闹心。当初觉得“手动挡才是纯粹驾驶”,可没成想这手动挡在堵车时能把你胳膊累断。更别说别的了——没有倒车影像,每次停车都得下车绕一圈看;没有无钥匙进入,大冷天还得掏钥匙拧锁眼;前排中央扶手?想都别想,就俩硬邦邦的塑料壳子,胳膊肘搁那儿能硌出印子。有回跑长途,我想买瓶水放杯架里,结果杯架浅得可怜,稍微颠一下水就洒出来,把中控台泡得黏糊糊的。我朋友开逸动路过,探过头来说:“你这啥年代的车啊?我那车杯架能放两瓶冰可乐,还有加热座椅呢!”

要说最让我破防的,还是“面子”这事儿。刚买车那会儿,小区里谁见了都问“大众啊?挺贵吧?”我嘴上谦虚“六万多”,心里头美得跟吃了炫迈似的——可这几年风向变了。现在年轻人聊车,开口就是“国产新能源”“智能座舱”,谁还提“合资”俩字儿?上个月我载同事去郊区玩,他坐副驾扫了眼仪表盘,乐了:“你这德系车咋连个液晶仪表都没有?我闺蜜那五菱宏光都带大屏导航了。”更尴尬的是,有回在菜市场停车,旁边卖煎饼的大姐瞅了眼车标,大声说:“哟,这不是当年满大街跑的‘老普桑’嘛?现在咋还有人开这个?”我站在那儿半天没说话,脸烧得跟烤红薯似的——合着我花六万买了个“情怀滤镜”,人家根本不稀罕。

当初不听身边朋友劝告,花6万多买了这辆德国大众桑塔纳,如今车-有驾

要说这车也不是没优点,皮实倒是真的。四年跑了五万多公里,除了换机油机滤,基本没大修过。油耗也低,加满一箱油能跑七百多公里,比我家那辆电动车还省事儿。可这些优点,在“空间小得憋屈”“配置落后十年”的日常折磨面前,真有点不够看。我有时候琢磨,要是当初听了朋友的话,买辆逸动或者帝豪,现在是不是能多出好多乐子?后排能跷二郎腿,停车有倒车影像,说不定还能连上蓝牙放首歌——哪像现在,每次上车都先叹口气:“得嘞,又得跟这小破车凑活一天。”

其实现在回头看,买车这事儿真不能光图“面子”。咱老百姓买车,不就图个舒服、实用、省心吗?当初为了那点虚的“合资光环”,硬着头皮买了辆“缩小版大众”,结果发现这光环底下,藏着的是各种不方便。现在每次路过4S店,看着国产新车又大又靓,配置还贼拉全,心里头总犯嘀咕:要是再来一次,我还会选桑塔纳吗?

当初不听身边朋友劝告,花6万多买了这辆德国大众桑塔纳,如今车-有驾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