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现在汽车市场怎么变得越发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我看着大众途锐要变身纯电ID.Touareg这事,忍不住想多问几句:大众途锐为什么停产后又要“复活”为纯电?都是奔着什么来的?我们消费者在这个转折点,能收获什么?又会碰到哪些新烦恼?
先从最直接的说法讲讲这个事。传统途锐停了,理由很简单:油车卖不动了,政策卡着,成本居高不下,末端销量不行。而纯电ID.Touareg要到2029年才会面世,说白了,这就是大众押宝新能源的下一个大动作。途锐这块牌子主要代表的“旗舰SUV”、“高端形象”,如今结合上电动化,打算再上一层楼。
有人扒拉了大众近期新闻:有些新车型因为资金不够、需求疲软,干脆延期登场。这时候途锐又宣布升级为纯电车型,还选在SSP这一全新架构上首发。大众心里怎么想的,粗看一眼是“咬牙坚持与创新并存”,细品一下其实是“船到桥头,断金决策”——油车退场,纯电新车变招,也是走投无路的选择。
大众不是没挣过钱,途锐不是没火过,不就是时代“撒手”?其实这阵子大家都看明白了:汽车业进入新能源阶段,各大老字号拼命想找换代切入点。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是场赌局,赌技术、赌市场、赌政策,赌人喝水不喝油。你说大众途锐停产,是因为卖不动吗?确实,油车越来越边缘化,一线城市指标都快成限量版,谁还想花高价买油老虎?再看看新能源补贴、限行政策,纯电成了香饽饽。传统旗舰SUV就得给新势力腾地方。
但问题又来了,纯电途锐到底有什么新本事?大众值得睁眼还是闭眼?这次ID.Touareg用上的SSP全新架构,说得再玄乎,无非就在技术和体验两头发力:续航更强,动力储备更足,智能化体验进一步提升。还传闻要用Rivian开发的新软件,听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实际上也是承认自身原有的软件短板,“拿来主义”用得挺直接。
有人提了个细节:ID.Touareg虽然瞄准全球,会严格划定销售区域。北美有Scout,欧洲有ID.Touareg,两条线互不干涉。大众倒也实诚,觉得哪种品牌基因在哪片土壤活得自在就专供,不再搞“一锅端”。这其实很有意思,也折射出传统德系车企在全球化遇到的瓶颈:审美、法规、生活习惯都差异极大,过去满世界一套模式吃遍,现在细分要做到底。
那消费者怎么看这个ID.Touareg的登场?新架构、新软件,听起来挺新鲜,但大家“见识”过新能源车的各种技术、电子花活,最后还是关心一个“神秘数据”:到底好用吗?性价比高吗?“旗舰”是真牛还是装牛?不少人看着新能源汽车说“技术堆料”,但体验下来会发现智能化的坑、续航焦虑、充电不便利这些悄悄溜了出来。实际变化,无论你是大众、任你是途锐,怎么做“高级体验”和实际落地,这才是最狠的坎儿。
有人觉得SSP架构是个好东西,但其实新架构往往意味着你在新领域里重编底层技术,面临一堆不确定性。软件交给Rivian研发,更像是壮士断腕,把最薄弱一环丢给最会写代码的。理论上这是补短板,可实际落地还得看老外和德国工程师怎么你追我赶,相互磨合,别离谱。
ID.Touareg等到2029年才来,时间也实在是漫长。市场变幻无常,几年里谁知道新能源技术发展到什么地步?到时候消费者还认不认“途锐”这块牌子都不好说。
有朋友问,“那途锐转纯电是不是只能是向新能源低头?”我觉得不是被迫低头,更像是不得已的自救。在现阶段,谁都知道油车已是强弩之末,新能源风口站定了不走,那些顶级品牌就算不主动转型,市场也会倒逼你选边站队。途锐也是这样,在SUV玩家心中,始终是那种“能跑能省,能装范”。现在如果变成纯电,有没有可能变成“四不像”?既没了油车的力感,又未必有新品牌那种创新劲头。问题就是,大众要学会拿“老资格”重新包装,“新体验”如何不落窠臼。这才是它的执念所在。
大众还给途锐安排了专属市场,北美不卖,欧洲独有。其实这是把牌分开打,就是把最合适的产品推给最匹配的人群,不用担心南橘北枳,也不会因为一个产品搞砸所有区域。电动车市场已经不是大锅饭时代,你得细分到家。过去大众老喊“全球化”,弄到最后发现还是各地市场各有专属打法。
但也有点吊诡:很多人说纯电大势已不可逆,但我们看到太多车型在市场的凶险之下折戟沉沙。大家最关注的依旧是体验和价格。你说ID.Touareg选定全新架构、软件平台,出一波高端SUV纯电,能不能让人眼前一亮,还是说只是到时候堆料、价格一看就劝退?如果人家蔚来、特斯拉等新势力打到一半,大众还在磨洋工,还在比“谁更原汁原味”,那就很难说有胜算了。
有朋友喜欢讨论“汽车智能化”,总觉得将来都要软件定义,买车就像买手机选系统。但从现实角度讲,“软件定义汽车”是个很难彻底做到的事。电动车软件,很多自主品牌都折腾过,大众心知肚明自己是搞机械的,软件一直是“硬伤”。这次拿到Rivian技术,跟北美一起合作,看着体面,实质要在安全性、兼容性、功能性等方面实现刷新,未必一蹴而就。至少,多数消费者对于“老品牌新软件”还是持观望态度。如果好用,那算大众“二次腾飞”;若问题不断,估计就是“又一个教训”。
说到底,途锐这次转纯电,可不可以成为大众集团新的旗帜?这年头高端电动车层出不穷,竞争就像打仗。价格你往上走,配置要让人觉得能用,观感还得够范。大众途锐的粉丝群体,大多还是盯着高端SUV的质感和驾控,如今纯电版本到底会有多少创新,是迎合,还是妥协,还得看看大众会不会舍得投入。
你说途锐为什么不能北美和欧洲同步卖?其实就是条块分割,各地市场不是一锅端,各自有各自的品牌信仰和法规壁垒。电动车市场本来就是细分为王,是全世界消耗脑细胞、比拼技术和市场策略的底线战场。大众这几波分销策略就是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不敢再妄想一统江湖。
其实,咱们眼里“途锐转型”是一种趋势,但大众心里却是一次自救,也是看准时机想打个翻身仗。谁都知道油车已经是夕阳产业,新车想要有号召力,不能只靠金字招牌,还要有错位创新。这种创新不是盲目跟风,而是一种深度融合——技术融合市场,传统融合新体验。看似简单,实际上就是“大厂掉头,小厂赛跑”,哪家能把消费者体验、细分市场、技术创新串起来,哪家就能抢占高地。
但事情也不会那么顺畅。途锐ID.Touareg要2029年上线,这五年里新能源领域一定会翻天覆地,要么环境政策大变,要么用户需求换轨道。如果大众还一味地拿过去的套路造车,到时候还能不能被用户认可就难说了。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一味迷信牌子,新能源车拼得就是体验、价格、创新。如果大众不拿出点真料,途锐这块牌牌风险还是不小。
所以说,途锐复活为纯电ID.Touareg,算是大众几乎最后的一把“正统旗舰”牌,相当于做个终极赌注。赌技、赌市、赌消费者。看着风风火火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长续航,什么都要做,但什么都要做到位。这才是大众如今最大的瓶颈,也最能看出市场逼迫和大厂心酸。
讲到底,汽车这事变化太急,老牌子要么改头换面,要么被时代淘汰。ID.Touareg这盘棋,大众已然把命压上去了。谁都说新能源刚开局,其实大家都在迎头赶上,只是有人跑得快,有人换得难。这场变革,到底是途锐新生,还是大众的自我救赎,我们只能边看边等,谁也无法提前下注。唯愿最后这场转型能给用户一个更靠谱的答案,不至于成了又一个“曾经的传奇”。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