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跨界造车,落户上海临港,对标布加迪威龙

造车这事儿吧,最近的风刮得真是不小,大家似乎都想在这个赛道里分一杯羹,本来以为扫地机器人就是扫地机器人,地板干净没毛病,一转眼居然也能玩起“速度与激情”,你能想象吗?追觅科技,这家曾经靠着扫地机器人在家电圈里混得风生水起的小众品牌,如今竟要造一辆对标布加迪威龙的超快电动车,还不是嘴炮,是真的落户上海临港开干,还官宣得云山雾罩,目标是“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诶,这下靴子终于落地,尘埃也快扬起来了。

可能很多朋友第一反应不是“牛”,而是“晕”,追觅是谁?搞什么突然转型?对标谁?布加迪威龙?你敢说你的扫地机器人跑得比我家的狗子还快我都认了,这一脚直接踩到“豪车终极BOSS”头上,不慌不慌,咱一点一点抽丝拨茧,看看这事儿是真的“追梦”,还是纯粹玩梗。

先来扒一扒背景,别看追觅科技在大众眼里还挺陌生,但其实人家来头不小,资料显示它是2017年成立的,总部设在苏州,一开始就是小米生态链的一员,主打高端的扫地机器人和智能家居产品,还没少给用户省心省力。创始人俞浩呢,学历不是盖的,妥妥清华航空航天专业的高材生,据说在技术圈里也颇有点江湖地位。按理说,这技术底子和理工背景转造车也不算太跳,但直接跳到“超豪华纯电车”,而且对标布加迪威龙,谁都得打个问号。

消息还真不是网上乱传,今年1月,追觅下的造车主体已经注册成立了,名字叫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十个亿,一听就不是玩票。有心算无心,追觅科技那边一路通过天空翱翔科技牢牢把持着控股权,俞浩个人占了80%,这架势,哪怕未来想上市圈钱都稳稳的。公司总部直接放在了上海临港新片区,以前那地方号称是高新企业的聚集地,新势力基本扎堆在那,后续发展资源和政策支持都不会少。

但话说回来,这一波造车热潮里,脑袋比火箭还快的企业真不少,每年都有人杀进来,什么“蔚小理”,乃至哪吒、零跑这些中国新势力,大家低调造车还不够,现在更有连家电公司都开始凑热闹,要搞一台顶级加速的纯电超跑?说白了,脑袋里多少还是有点“蹭热度”的味道。

不过追觅这一出明显是要玩“高端局”,首款车型就直线拉到了豪车圈顶流,布加迪威龙是谁?人称地表最速量产车之一,几百万欧元起步、加速跟飞一样,基本上“画着车轮的超音速飞机”,追觅高举高打,口号够霸气,就看能不能落地了。

好奇追觅到底怎么想的?普通路子都不走,直接冲顶,按他们的公开说法,这不是短期炒作,公司决心是长期投入汽车领域,造车团队都拉到快千人了还在持续招兵买马。人多力气大,这套熟悉的“互联网大军”路子,人家是真舍得砸资源。只不过,这可不是简单的家电升级,汽车研发、生产、金钱投入,那都是分分钟疫情都复盘到的级别。

众所周知,中国造车新势力这几年潮水一般涌现,尤其纯电方向风头正盛,但要聊起“最快的车”,业内早已卷到头顶。你可能会问:追觅家底咋样?扫地机器人做得再好,总归离地板有点近,要是跳到几千匹马力、三秒破百的豪车领域,自信心哪儿来的?其实这里的技术迁移还是能找到逻辑,“航空航天+智能硬件”背景那些年真没白学,动力系统、空气动力学、智能驾驶……这些都是根本壁垒。俞浩也许是想用无人机和扫地机器人的智能算法直接攻克难题,说不定还真有门路,这种“跨界狙击”不是第一次见了。

但再冷静一点,造车这条路哪有那么好走,说穿了就是一个“无底洞”,你有一万个创意不一定能造出一个能跑的车,何况还要强行和世界顶流比肩。造车要啥有啥,光钱和技术那是基础,真正难的是整个生产、供应、市场运营链条全套打通,谁家轻轻松松能实现零到一?更别提还能顶着世界最快的帽子。

追觅跨界造车,落户上海临港,对标布加迪威龙-有驾

说到融资,中国市场造车项目最害怕的就是烧钱烧到头晕目眩。追觅单独注册10亿属于起点够高了,但你要和蔚来、小鹏这些一年投入几十亿的公司硬刚,还是要担忧后劲。如果真的要造这种超豪华车型,量产规模很难做起来,海外市场又高高在上,怎么卖得出去还是一堆问号。技术上再牛,也不能忽视市场那张脸要往哪儿挂,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买一台赛博风格的布加迪“国产替代”。

追觅跨界造车,落户上海临港,对标布加迪威龙-有驾

再说团队配置,这次公布出来造车军团涨到将近千人,增长速度不慢,但汽车行业圈里谁不是几千几万人的拼盘?汽车研发设计这一行,光是一个总装线的核心工程师都能挑出几十种专门门类,刚进场就做出世界最快的姿态,不怕被专业圈“集体围观”。

追觅跨界造车,落户上海临港,对标布加迪威龙-有驾

当然,咱中国市场什么最不缺?创新、冲劲和勇气!外行人以前觉得,扫地机器人这种东西和汽车没啥交集,如今却能看到跨界融合真不是嘴上说说,未来三年能不能轮上布加迪的高度,字面意思“谁知道”?2027年追觅要让第一款超豪华纯电车亮相,留给他们的时间说实话,有点紧张。既是智慧转型的大试验,也是“理想与现实”的正面交锋。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临港之所以成了新兴造车公司的“天选之地”,其实和当地政策、产业链非常挂钩。这一盘棋下好,追觅能接到的资源比一般的路人甲要多不少,也就更有底气去做梦想车。不过资源归资源,造出来和卖出去还得靠自己的真本事。就像网友调侃的那句,“你把扫地机器人装上轮子,就能跟威龙扳手腕吗?”这个玩笑其实说明了大家既期待又怕追梦变成“逐梦”,毕竟造车可不是吹出来的。

归根到底,追觅此举是技术信仰还是一轮资本热炒?两边都有点意思,但在行业现阶段看来,把扫地机器人那套极致智能、自动化、算法优势应用到汽车领域的故事,也算是中国科技自信的另一种表达。不管最终效果如何,这波操作还是足够吸睛,也许真能激活新一轮创新动力,让圈里圈外都有点“坐不住”。

现在大家都在等后续动作,造车周期长,宣传口号喊得再响,最后还是产品和市场说了算。追觅造得出世界最快的纯电车吗?市场会买账吗?车圈会不会从此多一个“搞机圈战士”?谁也不敢打包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步棋,让本来风平浪静的造车生态里多了一点迷人的不可预测性,反正我们吃瓜群众,拭目以待吧。

说到底,每一次跨界造梦,都离不开“技术+资本+资源”三重加持,但故事成不成,却总有那么点不靠谱和不确定。追觅的这盘棋,有点技术男的直线冲锋,也夹杂资本的灵活布局,再叠上临港聚集效应,看起来“风口”很大,但谁能飞起来,全靠实力和时机,就像好车和好扫地机器人一样,真正跑起来才有资格谈未来,不然都只是站在起点上聊理想。

追觅造车,既是家电圈的一次顽皮试探,也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迭代路上的一个小插曲,未来会不会“卷王登顶”,或者真的成为下一个行业神话,的确不敢保证。不过就从他们这样的创新故事来看,也是给大家提供了一点不同的想象空间——跨界、突破、敢想敢做,也许这就是中国创业圈最重要的气质了。

那么各位看官,你对家电公司跨界造车怎么看?你相信追觅的“世界最快纯电车”目标有戏吗?还是觉得这是又一次“大厂造梦”式的高调宣言?不妨一起聊聊心中的答案。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