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刚下线的新车,镜面般的车漆反射着工厂顶灯,像是在聚光灯下等待一个命运的分配。身着工服的工程师从旁边走过,随口一问:“今天是第几台?”同事耸耸肩:“谁记得,每天都在上新。”工厂里的节奏,比外界猜测的还要快。如此密集的发布会弄得那些喜欢蹭热点的自媒体都跟不上节奏,刚做完剪辑的稿子,下一场发布会又来了。一度怀疑比亚迪的公关部是不是配了呼叫转移功能——永远在通话,不停在发布。
有人会疑惑,新车这么多,真的能卖出去吗?到底谁在买单?如果你是比亚迪销售,看见产品部每三天丢过来一个新品,感受应该只有一个:既兴奋又头皮发麻。这年头,大家拼的是眼球经济,还得拼工厂产能、上下游供应链调度能力。以目前的发布速度,比亚迪已经不是推新车,而像是在演绎一场新车轰炸。
把事件捋一遍:九月里比亚迪接连发布了包括方程豹钛7、海豹07DMi(据说念出来的顺序能绕晕老司机)、唐DMi加推版、仰望U8L、腾势N9、ebus3.0旅游大巴C11,再来一个世界第一、号称终结一切燃油性能的仰望U9X。还没完,这一周继续添两道大菜——第二代秦PLUS进取版、腾势N8L。还剩一个多星期,不知道比亚迪的油墨能不能跟得上这生产速度。
车圈向来都是慢工出细活的招牌,动辄一个车型研发五六年,上市还要炒一波预热,吊足胃口。现在看来,比亚迪更像是开了加速器的工厂,“新车上线”四字跟空气一样稀松平常。用案件比喻,这就像是还没有开庭,嫌疑人名单又多出了几个。推新车的速度,甚至能赶上某些综艺节目淘汰选手的频率。
有人质疑这种玩法是不是太激进了,“一年铺九车,能否保证产品力不会虚标?”看一下证据链:每一款新车背后都是深度的平台复用、动力总成的体系化升级。腾势和王朝网还在寻找自己的爆款,而海洋网和方程豹直接奔着月销三万的炮火去了。车子能不能卖出去,比亚迪不是靠玄学,靠的是价格已然一步到位——像海狮06和钛7这些精准定价的产品,冲着用户的支付心理直奔而来。
不过这个价格步步为营的打法,这两年被玩得很彻底——毕竟“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利润率的薄如刀片,每一步都是技术与市场的博弈。现在行业里打价格战已经撑不下去了,大家都清楚,能否培育新爆款,关键看新车出来的那一下是否能砸到客户心窝里。
像秦PLUS这样的在售车型价格已经跌到69800元,等于历史新低。全新款秦PLUS进取版,这名字看着就像给人铺垫下一波心理预期,是不是还要“跌破想象”?腾势N8L更是风云变幻,小道消息一度称推迟,但供应商的备料已经让“推迟”变成创伤,最后还是强推上市——物料太多,不推要白白折旧,“损失”二字比销量更能刺激神经。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密集推新车的方式其实是一种“饥饿营销”的高级升级版。消费者的选择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会变得更严重——左手钛7,右手U8L,中间再塞个U9X,到底哪辆才是自己的本命?厂家管不了那么多,只有不断制造热点,才不会被遗忘在信息洪流里。至于新车到底好在哪,卖点被不断重组,消费者只要抓住关键词“性价比”、“全新平台”、“科技配置”,剩下的交给钱包和购车分期。
说到仰望U9,坊间传言它像是“未来座驾”,能不能真拜仰望,还得看市场认不认。毕竟“既见未来为何不拜仰望U9?”这种口号,多少带点宗教感。如果真有信众,这车估计还得带个保温杯和枸杞,吓退所有想玩刺激的年轻人。毕竟,永远有人在追逐碎片化话题的边缘,一边喊买买买,一边盯着贷款利率。
作为旁观者,不得不承认,比亚迪这种大规模上新的打法,确实是对行业格局的一次挑战。传统车企还在绞尽脑汁造爆款、赚吆喝,比亚迪直接用“数量”改写“质量”认知。用法医的视角看,这种操作就是“多次样本测试”,风口转向谁都难料,有时候活得久、试得多,爆款自然有概率落到怀里。只是这“病例”多了点,同行分析起比亚迪的新品发布,共同心声大概是:胃口太大,消化得了么?
站在专业角度,其实更看重比亚迪的下盘——全产业链自控、规模化备料、成本压缩、供应商议价。密集推新不是冲动,是控局能力的体现。就像法医查案,案发现场光亮得很,但最终敲定的时候,还是要看尸检报告和毒理分析。行业里也许会嘲讽,“出新太快,品牌会不会稀释?”但现实是,只要价格到位、配置到家,用户就是最大品牌。
当然,事无绝对。新车越多意味着后续存量和售后压力,零件供应、服务体系、产品更新节奏都会面临考验。像这场发布会拉长到一周,公关部都快变成铁人三项,销售和售后也得像卷王一样卷到底。会不会有一天比亚迪忙到忘记发工资,大家都围着发布会唱大合唱?也许,下一个悬疑案件就藏在供应链里——不是谁家新车杀手锏,而是哪家车没配齐零件。
行业黑话说,“能做产品经理的都去造车了,剩下的只能做自媒体。”我也只能冷眼旁观,录指纹的样本一次比一次多,但总有一些谜题,没有市场数据就解不开。比亚迪式新车轰炸,会不会逼着所有车企都变成价格机器?或者说,这种“快餐化”创新是不是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副作用?刚上任的消费者,是不是该多练练心理承受力?
像看案子一样,我没有绝对答案,只能把细节摊开:你觉得比亚迪的九连击,是创新的竞速良药,还是数量堆砌的焦虑营销?下次去4S店试车的时候,不如亲自摸摸那不断刷新的车型目录,顺便想想,“如果我是产品经理,我还敢推新品吗?”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