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瞅见“油电同智”这词儿,我第一反应是:这是搁这儿炫呢?
现如今,大伙儿都在死磕电车,燃油车眼瞅着要成“老古董”了。
可定睛一瞧,这第四代博越L,还真有点嚼头。
九万出头的起售价,直接把价儿干下来了,这股实在劲儿,没谁了。
更挠人心的是,它哪儿来的底气,敢撂狠话说自己能跟电车叫板智能?
甭说,现在一提到智能汽车,大伙儿脑子里立马闪现特斯拉、蔚来这些角儿。
燃油车,莫非就只能靠那轰隆隆的发动机声,刷存在感了?
先说说这扮相,“百川归海”、“鎏光星河”,一听就忒有国风范儿。
关键是,这车身颜色也挺讲究,“云梦蓝”、“出云青”,直接把西湖和江南的山水,搬到了车壳子上。
如今这年月,光有黑科技还不够,还得有点文化底蕴,才能拿捏住消费者的痒点。
再瞄瞄这智能家当,7nm芯片、2.5K大屏、Flyme Auto系统… 听着都怪玄乎的。
最招我稀罕的,还得是那个“AI云动力模型”,号称能扒拉你的驾驶习惯,再自动捯饬油门和换挡。
这不就是私人订制版的驾驶模式嘛?
寻思着也挺带劲的,往后开车都不用自个儿费心了,扔给AI就得了。
可话说回来,燃油车再怎么鼓捣智能化,它骨子里还是个烧油的。
电动车的那些个优势,譬如零排放、提速快、用起来省钱,燃油车再怎么折腾也赶不上。
这么着问题就来了,吉利为啥偏要在燃油车这条道上,死磕智能化呢?
我觉着,这兴许跟咱中国这嘎达的特殊行情有关。
虽说电动车是大势所趋,可短时间里,燃油车还是有它的生存空间。
尤其是在那些个三四线城市,充电桩还没那么普及,续航焦虑这事儿,依然扎心。
再说了,对于那些个开惯了燃油车的老司机来说,让他们立马换电车,也得有个适应的过程。
这博越L的横空出世,可能就是想迎合这拨人的需求。
他们既想要更聪明的汽车,又不想丢掉燃油车的便利和驾驶乐趣。
说白了,就是想“既要…又要…”呗。
当然啦,也有人会觉得,这不过是吉利的一种营销套路。
毕竟,现在“智能化”可是块金字招牌,谁都想蹭一蹭。
甭管咋说,博越L的现身,都给燃油车市场带来了一些新盼头。
它让我们瞧见,燃油车不是非得躺平,照样能靠技术创新,整出点新花样。
至于它能不能真把电车的“桌子掀了”,跟电车硬碰硬,还得看它往后的表现。
但至少,它已经迈开了第一步。
没准儿,这第一步,就会搅动整个汽车圈的格局。
就跟那《富春山居图》一样,博越L也寻思着把传统和现代捏一块儿, 在时代的浪尖上,找到自个儿的立锥之地。
至于它最后能不能混成汽车界的“富春山居图”,时间会给出答案。
但能肯定的是,它已经开始谱写属于自个儿的故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