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车企榜:奇瑞近 27 万辆销量双增 出口 + 新能源撑起增长引擎

“开着艾瑞泽 8 在东南亚跑业务,油耗才 5.2L,当地客户都问这是‘中国神车’吗?”10 月下旬,常年往返中泰的外贸商人陈先生,对刚提的奇瑞新车赞不绝口。中汽协与乘联会联合发布的 2025 年 9 月中国汽车企业排行榜显示,奇瑞汽车以 26.8 万辆零售销量(接近 27 万辆)、16.3% 环比增幅、13.5% 同比增幅,携 9.6% 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四,其中出口销量突破 13.7 万辆同比增长 26.2%,新能源车型销量 9.16 万辆同比提升 41%,成为自主阵营中 “出口 + 新能源” 双轮驱动的典型代表。
2025 年 9 月车企榜:奇瑞近 27 万辆销量双增 出口 + 新能源撑起增长引擎-有驾
榜单格局:自主第一梯队胶着 奇瑞增速领跑头部阵营
9 月国内车市延续 “自主主导、新能源渗透提速” 态势,全国零售销量 322.6 万辆同比增长 14.9%,新能源车型占比达 49.7%,逼近 “油电各半” 临界点。在此背景下,自主车企第一梯队竞争愈发激烈,奇瑞的 “双位数双增” 表现尤为亮眼。
从核心数据看,奇瑞 26.8 万辆销量虽略逊于比亚迪(39.63 万辆)、吉利(27.31 万辆),但 16.3% 的环比增幅在头部自主车企中排名第一 —— 远超比亚迪(-5.5%)、长安(8.7%)、长城(10.2%),显示其在 “金九” 传统旺季的市场捕捉能力。9.6% 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提升 0.8 个百分点,若单看自主品牌(不含合资),其份额已达 12.3%,跻身自主前三。
细分市场表现更能体现增长质量:在 10-15 万元主流家轿市场,艾瑞泽 8 以 2.8 万辆销量同比增长 35%,力压大众朗逸(2.5 万辆)、日产轩逸(2.3 万辆);15-20 万元 SUV 市场,瑞虎 8 PRO 新能源版月销 1.9 万辆,成为奇瑞首款 “油电双爆” 的 SUV 车型。“奇瑞的增长不是靠单一车型‘独苗’,而是全产品线的集体发力。”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这种 “多点开花” 的格局,让其在价格战中更具抗风险能力。
合资品牌的持续收缩,更凸显奇瑞的增长价值。9 月一汽 - 大众销量 14.64 万辆同比下滑 7.2%,上汽大众未进入前十,而奇瑞仅出口销量就已接近上汽大众总销量,其在东南亚、中东等市场的市占率,更是让合资品牌 “望尘莫及”。
2025 年 9 月车企榜:奇瑞近 27 万辆销量双增 出口 + 新能源撑起增长引擎-有驾
增长密码:出口破局 + 新能源转型 技术优势筑牢根基
走进奇瑞芜湖总部的发动机实验室,一台热效率达 44.2% 的鲲鹏超性能电混 C-DM 发动机正在进行耐久性测试。这款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正是奇瑞 “油电双线增长” 的核心底气 —— 搭载该动力的瑞虎 8 PRO C-DM,亏电油耗低至 4.2L/100km,综合续航突破 1400 公里,9 月销量 1.6 万辆同比增长 210%,成为插混市场 “黑马”。
新能源转型的加速,是奇瑞增长的 “关键变量”。9 月其新能源销量达 9.16 万辆,占总销量比重提升至 34.2%,较去年同期提高 10 个百分点。其中 iCAR 品牌表现尤为突出,定位 “年轻智能玩伴” 的 iCAR 03,凭借 “可变形后备箱 + 智能座舱” 设计,上市首月订单破 1.2 万辆,直接切入 12-15 万元年轻用户市场;高端纯电品牌 JAECOO 旗下 J7 车型,在欧洲市场通过 E-NCAP 五星认证,9 月海外交付 2300 辆,为后续全球化布局打下基础。
出口则是奇瑞 “压舱石” 般的优势领域。9 月其出口销量 13.76 万辆,占总销量比重达 51.3%,相当于每卖出两辆奇瑞车,就有一辆销往海外。在东南亚市场,奇瑞凭借 “右舵车型 + 本地化适配” 策略,市占率提升至 8.7%,其中在泰国市场,艾瑞泽 8 成为首个进入轿车销量前十的中国车型;欧洲市场虽面临严苛法规,但其纯电车型 EQ7 仍以 “续航 500km + 快充 30 分钟” 的优势,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实现月销超 1000 辆。“我们在海外不是‘低价走量’,而是靠技术和品质打市场。” 奇瑞国际公司总经理张贵兵表示,目前奇瑞已在全球建立 10 个海外工厂,本地化率超 60%,有效规避贸易壁垒。
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为增长提供 “底层燃料”。2025 年前三季度,奇瑞研发投入超 95 亿元,在三电系统、智能驾驶、发动机技术等领域申请专利 1800 余项。其自主研发的 “雄狮智驾 L2.9” 系统,已实现 “无高精地图也能自动变道、避障”,搭载该系统的车型 9 月销量占比达 45%,用户满意度超 90%。
2025 年 9 月车企榜:奇瑞近 27 万辆销量双增 出口 + 新能源撑起增长引擎-有驾
行业竞逐:重构市场逻辑 自主车企进入 “技术比拼新阶段”
奇瑞的高速增长,正深刻改变自主阵营的竞争逻辑 —— 从 “价格战” 转向 “技术战”,从 “国内内卷” 转向 “全球突围”,而奇瑞在这两大维度均树立了标杆。
在技术层面,奇瑞的 “全栈自研” 模式倒逼同行升级。其鲲鹏动力覆盖燃油、插混、纯电全路线,其中插混技术与比亚迪 DM-i、吉利雷神混动形成 “自主三强” 格局;自主研发的 7DCT 变速箱,换挡效率较外资品牌提升 15%,成本降低 20%,已实现 100% 国产化。这种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的优势,让其在供应链波动中保持产能稳定 ——9 月奇瑞芜湖、青岛基地产能利用率达 98%,远超行业平均 85% 的水平。
在全球化层面,奇瑞的 “海外本地化” 策略为自主车企提供范本。与部分品牌 “出口散件组装” 不同,奇瑞在巴西、泰国等市场建立完整的 “研发 - 生产 - 销售” 体系,本地化零部件采购率超 70%,不仅降低物流成本,更能快速响应当地需求。例如针对东南亚市场的高温多雨气候,奇瑞专门优化了车辆空调制冷效率和底盘防锈工艺,使车型故障率较 “全球版” 降低 30%。
对合资品牌而言,奇瑞的崛起更是 “降维打击”。在 10-20 万元价格带,奇瑞燃油车型凭借 “涡轮增压 + 6AT” 的动力组合,油耗与日系车持平,但动力更强;新能源车型则以 “长续航 + 低价格”,分流了大量原本考虑合资燃油车的用户。数据显示,9 月 15-20 万元 SUV 市场,奇瑞瑞虎 8 系列与大众途岳、丰田 RAV4 的销量差距,已从去年的 5000 辆缩小至 1200 辆。
2025 年 9 月车企榜:奇瑞近 27 万辆销量双增 出口 + 新能源撑起增长引擎-有驾
挑战与展望:高端化待突破 全球化需加码
尽管表现亮眼,奇瑞仍面临 “成长的烦恼”。在高端市场,其 JAECOO 品牌月销不足 5000 辆,与比亚迪仰望(1.2 万辆)、吉利极氪(1.83 万辆)差距明显;国内新能源市场,面对比亚迪 “技术下放” 和小米 “生态赋能”,奇瑞在智能座舱、用户运营等领域仍需升级;出口方面,欧洲市场的 “碳关税”“电池法规” 等贸易壁垒,也给其后续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针对这些挑战,奇瑞已制定清晰应对策略:2026 年将推出定位 30 万元以上的高端纯电品牌,搭载固态电池和 L4 级智驾技术;加快 800V 高压平台落地,计划明年实现 “充电 10 分钟续航 400 公里”;在欧洲建设研发中心,专门针对当地法规开发车型,目标 2026 年海外销量突破 120 万辆,占比提升至 50%。
政策红利也为奇瑞注入新动能。国家近期出台的 “新能源汽车出口退税优化”“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合作” 等政策,将进一步降低其海外运营成本;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也为其供应链协同提供支持。中信证券预测,凭借出口和新能源的双增长,奇瑞 2025 年全年销量有望突破 300 万辆,2026 年冲击 380 万辆,跻身全球车企前十。
夜幕下的奇瑞泰国工厂,一辆辆艾瑞泽 8 正驶下生产线,准备发往东南亚各国经销商。从 26.8 万辆的月度成绩到 51.3% 的出口占比,从鲲鹏动力的技术突破到 iCAR 品牌的年轻转型,奇瑞汽车用数据证明,自主车企已从 “国内追随者” 成长为 “全球竞争者”。当越来越多的奇瑞车奔跑在海外街头,中国汽车产业的 “全球化故事”,正翻开由技术和品质书写的新篇章 —— 而奇瑞的 “追赶与超越”,仍在继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