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这对师徒“玩泡泡”为制动管路查漏

夏日,室外热浪滚滚。福州车辆段检修车间内,也是暑气蒸腾。车辆钳工杨其果正全神贯注地蹲在一列刚入库的列车底部,手持检漏剂对着制动管路仔细喷涂。随着“嘶嘶”的喷气声,细密的泡泡从管路接口处不断涌出,在闷热的空气中形成奇特的“泡泡秀”。

福州这对师徒“玩泡泡”为制动管路查漏-有驾

杨其果在用检漏剂对列车制动管路管查漏。

这看似有趣的场景背后,是一场关乎列车安全的精密检查。杨其果和徒弟侯永鸿正在对列车制动系统“把脉问诊”。他们是铁路运输线上默默无闻的“健康守护者”。

“血管”守护者的责任

暑运期间,客流量大幅增加,列车运行频率与强度也大幅提升,福州车辆段日均检修列车数量较平日增加许多。

制动管路作为列车制动系统的“血管”,承担着为整个制动系统输送“能量”的重任。任何微小的泄漏都可能导致制动失灵。

“现在,列车都是高密度连发,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杨其果介绍,为此检修车间将制动管路检查列为重点,实行“双人互检”。

每天8时30分,杨其果和侯永鸿都准时到岗。穿戴工装、清点工具、确认计划,这套准备工作他们做得一丝不苟。“工具就像医生的手术刀,必须随时保持最佳状态。”杨其果说。

福州这对师徒“玩泡泡”为制动管路查漏-有驾

杨其果(右)与侯永鸿(左)在对车辆进行制动测试。

配合默契的铁路师徒

检修车间内,刚停运的列车散发着余热,车底温度常常超过50℃。

制动管周围满是错综复杂的线路和管道,宛如一个巨大的迷宫。杨其果手持检漏剂,沿着制动管路缓缓移动,侯永鸿则在一旁协助观察,两人配合默契。检漏剂喷出的泡泡液一旦遇到漏点,便迅速鼓起,清晰地指示出漏点位置。

“这里!”侯永鸿突然出声。一个隐蔽转角处,几个细小的泡泡正在不断跳跃。“这个漏点很隐蔽,如果不耐心、眼不尖,很可能就错过了。”杨其果说。

一辆列车有超过100个接口需要检查,每个都要经过“一喷、二看、三确认”的流程。狭小的空间里,检修人员需要不断变换姿势。“最难受的是检查车底中部的接口,那个位置只能半蹲着作业。”侯永鸿说。

“玩泡泡”的技术含量

看似简单的“玩泡泡”,其实大有学问。

“干久了,这些管路就像自己的手掌纹路一样熟悉。”杨其果笑着说道。汗水顺着他的脸颊不断滑落,浸湿了衣领。

查漏过程中,观察泡泡这一步最为关键,必须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漏点。有时漏点非常细微,泡泡很容易破裂,这就需要反复确认,如同侦探寻找隐藏的线索。

刚开始干这份工作时,侯永鸿不太适应这种细致且单调的操作,有时因为精神不集中而漏掉一些小漏点。但经过不断练习和总结经验,他现在已经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找到漏点。

“师傅对我要求很严格,经常告诫我‘查漏工作容不得一丝马虎’。”侯永鸿自信地表示,如今他也能一眼看出哪里有泡泡异常,这都是练出来的本事。

高温下的重复“烤”验

暑运期间,杨其果和侯永鸿平均每天检查3辆车,每辆需要二三个小时,他们不断地重复接受高温“烤”验。

傍晚时分,当天的检修任务完成。脱下工作服时,衣服上已经结了一层盐渍。“这就是我们的‘勋章’。”侯永鸿笑着擦去下巴上的汗滴。

“一列列飞驰在大好山河里的列车背后,是成千上万和我们一样的铁路人。他们在闷热的车间里,用专业和细心守护着每一段旅程的平安。”杨其果说。

高温酷暑中,正是这些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坚守,确保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铁路人用汗水诠释着责任、用专业守护着安全,是当之无愧的“暑运卫士”。(记者 李晖 通讯员 刘斌 文/摄)

(福州晚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