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气温攀升至30-41°C,电动车用户面临一个隐形威胁——充电过程中电池温度可能突破40°C以上高温,触发充电器热效应失控。这一现象不仅导致充电指示灯异常(如长时间不变绿灯),更可能引发电池鼓包、变形甚至火灾。
高温警报!电动车充电要避开这些"热"隐患,济小蓝提醒您要特别注意:

时控警戒:
使用定时插座设定8小时断电,新电池前三次充电建议控制在7.5小时内。总之,不管会不会变灯,不要超过8个小时,以免把电池充鼓。


空间管理:
充电时切记,充电器不要放到车上或被掩盖,保持充电器与电池垂直距离≥15cm,避免使用金属托盘等导热材质。实测显示,悬空放置可使充电器温度降低12-15°C。


环境优化:
优先选择通风透气的地方充电,避免在密闭空间充电。气象部门建议,当环境温度超过32°C时,应寻找有遮阳设施的充电点。


冷却缓冲:
骑行结束后等待30分钟再充电,此时电池温度可自然下降10-15°C,可预防高温对电池的损毁。某快递公司测试表明,冷却后再充电可使电池寿命延长40%。


状态监测:
充电时定期触摸电池外壳,若5分钟内温升超过8°C应立即断电。配备BMS系统的电动车,当温度超过55°C时会自动启动液冷降温。


济源消防提示
为了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请勿心存侥幸!
⚠️拒绝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
⚠️不要违规私接充电线路
⚠️不要盲目改装电动自行车
⚠️加强日常自查自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