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中小企业生存困局有望缓解

一辆新车下线,零部件已到位,验收完成。但对许多供应商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他们可能要等上200多天,才能收到货款。而就在昨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整车企业支付账期最长不超过60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中小企业生存困局有望缓解-有驾

这纸倡议,看似只是行业规范的微调,实则是对中国汽车供应链长期失衡的一次正视。当前国内车企平均账期高达172天,部分企业甚至超过240天,远超国际主流车企30至60天的水平。这种差距不仅是数字之别,更是产业链生态的深层裂痕。此次倡议,正是要打破整车厂以强势地位转嫁资金压力的惯性,重建“整车—零部件”协同创新的健康关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中小企业生存困局有望缓解-有驾

国内新能源车企的账期之长,已成行业公开的秘密。Wind数据显示,2024年北汽蓝谷账期达247.7天,小鹏232.8天,长安204.5天。这意味着供应商交货后,近八个月才能回款。相比之下,丰田53天、大众44天、宝马42天,甚至特斯拉也控制在64天左右。德系车企受《民法典》约束,逾期需支付高额利息,倒逼企业守信履约。而国内长期形成的“以大欺小”模式,却让中小企业沦为资金链上的牺牲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中小企业生存困局有望缓解-有驾

长账期的代价,最终由创新买单。鹏辉能源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93亿元,同比增长18.41%,但净利润却亏损8800万元,经营性现金流为负1.52亿元。高投入换不来回报,根源在于整车厂压价与拖欠并行。行业数据显示,零部件供应商净利润率已从2015年的9%滑落至2025年的3.8%。当企业连生存都成问题,谁还敢赌未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中小企业生存困局有望缓解-有驾

更严峻的是,已有供应商因账款积压而倒闭,或主动放弃订单。安徽一家塑料企业因被长期拖欠货款最终关门;有企业宁愿拒接200万元电驱壳体订单,也不愿陷入资金泥潭。这不仅是商业损失,更是技术断链的风险。每一次放弃,都是中国产业链自主能力的一次削弱。

缩短账期,不是慈善,而是战略。工信部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尚不成熟,韧性不足,整车企业若继续透支供应商生存空间,终将反噬自身。60天账期若能落地,将倒逼整车厂提升管理效率,推动供应链从“成本压榨”转向“价值共创”。那些仍依赖账期延长维持现金流的企业,暴露的正是其商业模式的脆弱。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中小企业生存困局有望缓解-有驾

账期之争,本质是产业文明的较量。
60天,不该是底线,而应成为重建信任的起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