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保时捷最新财报上那个数字,很多人揉了揉眼睛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4000万欧元。这个数字什么概念?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直接缩水99%。要知道,三年前这家公司还被称为"豪车印钞机",一年能赚73亿欧元。
时间回到2020年,疫情下的保时捷展现出惊人的抗压能力。那年营业利润42亿欧元,随后三年像坐上了火箭,53亿、68亿、73亿欧元。最风光的是2023年,利润率高达18%,每卖出一辆车都在疯狂赚钱。2024年利润跌到56亿欧元,下滑超过23%。而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更让人震惊,营收268.64亿欧元,下滑6%。利润率从14.1%暴跌至0.2%。曾经最赚钱的豪车品牌,现在利润率还不如很多普通品牌。
前三季度销量3.2万辆,暴跌26%。德国老家也不乐观,销量下降16%至2.25万辆。整个欧洲市场(除德国外)下跌4%至5万辆。这三个核心市场的集体下滑,直接拖累全球销量下降6%至21.25万辆。
战略调整产生的特殊费用排在首位,光是前三季度就花了27亿欧元。美国关税增加带来数亿欧元额外成本,预计全年相关总成本将达到31亿欧元。
今年9月,保时捷宣布放缓电动化进程,未来将推出更多燃油和插混车型。原计划2030年代推出的电动车新平台要重新调整,转而与大众集团其他品牌协同开发。财报电话会上透露,三款车型即将停产,包括最畅销的燃油版Macan,以及718 Boxster和Cayman。这些曾经的主力车型退出市场,标志着产品战略的重大调整。为了活下去,保时捷开始多管齐下。应对美国关税的办法简单直接涨价,确保利润率。人力成本也在削减,计划2029年前裁员1900人。10月已经启动新一轮管理层与员工的磋商。
就在财报公布前几天,保时捷宣布换帅现任CEO奥博穆年底卸任,迈克尔·莱特斯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接任。奥博穆同时领导保时捷和大众集团的"双重CEO"模式,在过去三年一直备受争议。10月24日收盘价34.81欧元,比2022年上市发行价82.5欧元下跌近58%。三年时间,股价直接腰斩。
保时捷首席财务官Jochen Breckner的说法是"2025年将是业绩低谷。"但眼前的困境远比想象中复杂:战略调整的巨额外、核心市场萎缩、电动化转型受阻、关税成本增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让这家豪车巨头迎来了真正的考验时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