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网热议自主品牌碾压合资时,一汽丰田销量猛增16%、上汽大众6月劲涨15.1%、东风日产N7月销飙至6189台,这些数字背后,是合资车企用本土化研发、智能化升级、透明化定价重构游戏规则的绝地反击。
曾经的“追随者”正以“合资2.0”模式撕掉标签,这场转型不是未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
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车市,合资品牌的成绩单让许多人直呼“意外”。
乘联会数据显示,1-6月主流合资阵营头部企业集体飘红:一汽-大众销量43.61万辆,同比增长3.5%;一汽丰田狂卖37.78万辆,增速高达16%;上汽大众终端销量52.3万辆,同比增长2.3%,其6月单月销量9.6万辆,同比增幅达15.1%;广汽丰田、上汽通用也双双实现正增长。
要知道,合资品牌整体份额已滑落至36%的历史低点,头部企业却逆势跑赢大盘。 这种分化背后,是“躺着赚钱”时代的终结,也是主动变革者的觉醒。
价格战的终结者,竟是合资车企的“一口价”策略!
当自主品牌深陷价格混战,合资阵营却用透明定价重构消费信任。 去年8月,上汽大众率先将途岳新锐定为7.99万元“一口价”,消灭议价套路;别克昂科威Plus跟进后,12月销量同比暴涨198.2%。
今年2月,上汽通用别克更宣布全系新能源车执行全国统一价,广汽丰田、东风日产、南北大众迅速效仿。 一汽-大众甚至加码“燃油车终身质保”,把用户焦虑转化为购买信心。
这场透明化革命看似简单,实则直击消费痛点,毕竟谁愿意为同款车多花冤枉钱?
燃油车没落? 合资品牌用智能化升级打了场翻身仗!
上汽大众的帕萨特Pro、途观L Pro搭载L2+级智驾系统,让传统燃油车也能实现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 结果呢? 帕萨特家族上半年卖出11.7万辆,途观家族贡献9.1万辆,成为合资中型车销冠。
一汽-大众的全新探岳L更以智驾为核心卖点,推动探岳家族上半年销量暴涨38.8%,87205辆的成绩单证明:燃油车用户要的不是淘汰油车,而是让油车“更聪明”。
合资新能源的逆袭,靠的竟是“本土化”三字真经!
东风日产N7的爆火堪称教科书案例:4月上市仅卖出665台,5月飙至3034台,6月直接冲到6189台! 这款车背后是华为的智驾方案、宁德时代的电池、高德的地图,中国供应链占比超65%。
广汽丰田铂智3X把激光雷达智驾价格打到了15万内,上市三个月订单破3万辆。 销售直言:“铂智4X失败是因为内饰像油车,还没智驾;现在3X配置看齐问界,价格只要一半! ”
连丰田都放下身段,在中国设立“首席工程师体制”,让本土团队主导研发。 今年6月上市的bZ5正是一汽丰田首款由中国团队全权定义的新能源车。
组织架构大换血,合资车企砍掉“外方一言堂”!
一汽-大众4月启动组织变革,将传统“前台-后台”模式改为“前台-中台-后台”三段式架构。 这场涉及数万人的改革,从启动到落地仅用60天,在合资企业堪称闪电速度。
丰田的REC体制(中国首席工程师)把研发决策权下放给中国团队;日产宣布追加100亿投资中国电动车研发;一汽丰田销售总部干脆从北京迁到天津,只为离工厂更近。
当决策链条从“德国审批→中国执行”变为“中国提案→全球协同”,效率成了合资反攻的第一生产力。
转型的代价:有人重生,有人退场!
当广汽丰田铂智3X热卖时,广汽菲克长沙工厂正经历第五次流拍。 这个曾投资170亿的合资品牌,因战略错位(硬派越野转型城市SUV)、股东内耗(Stellantis强索75%股权)、电动化迟钝(至破产未推纯电平台)彻底崩塌。
Jeep的悲剧像一面镜子:拒绝本土化的合资模式注定消亡,而拥抱“中国智慧”的玩家,正在新能源赛道上夺回话语权。
所以你看,合资2.0的本质是什么?
是上汽大众的“油电同智”战略,让帕萨特Pro和ID.3共享智能座舱;
是广汽丰田用华为激光雷达,把铂智3X变成“平民版问界”;
更是东风日产N7用50天突破2万订单证明:合资车也能做爆款!
这场反攻没有奇迹,只有硬核的转型逻辑,把方向盘交给中国市场,才是唯一的生存法则。
留给读者的思考:当合资品牌开始比新势力更懂中国用户,这场较量会改写游戏规则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