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新能源车销量榜一出,理想汽车5600辆的成绩单让不少人直挠头。这个数字不仅被蔚来7200辆甩开一截,甚至没跑过刚入场的小米710辆,要知道三个月前理想的周销量还能稳稳站在8000辆以上。眼下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速度比专家预测的快了至少两年,但曾经的新势力三巨头之一,怎么反而在风口上踩了刹车?
增程式技术突然不香了。半年前还被当成"续航焦虑终结者"的混动方案,现在被车主们叫成"背着发电机跑的两栖动物"。北京五环内某充电站的工作人员说得实在:"以前理想车主来充电算稀客,现在纯电车主看见他们插着充电枪都嫌占地儿。"最新行业报告显示,800公里以上续航的纯电车型,客户回购率比增程式高出四成。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比亚迪海豹能靠刀片电池一周卖出上万辆,而理想的当家车型ONE在二手市场已经出现两个月掉价八万的案例。
智能座舱的军备竞赛更残酷。小米SU7交付首月就推送了三次系统更新,蔚来甚至给五年前的老车型升级了城市自动驾驶。反观理想,车机系统卡顿的投诉在社交平台上层出不穷,有车主吐槽"连切换个空调模式都要等转圈圈"。更尴尬的是,其引以为豪的"奶爸车"定位正在被围攻,极氪009推出带冰箱的行政版,问界M9后排能变儿童乐园,连五菱宏光都搞出了可旋转座椅。某汽车论坛的投票显示,家庭用户选购考虑因素中,"智能交互流畅度"首次超过"座位数量"。
政策红利也没蹭上热点。最近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下乡补贴,明摆着偏向10-20万区间车型。理想的均价35万+,在三四线市场根本打不过比亚迪和广汽。有经销商透露,地方政府的充电桩建设补贴同样向纯电倾斜,导致很多县城压根不引进增程车型的配套设备。更微妙的是碳排放核算新规,把发电环节污染计入车企考核后,烧油发电的增程式在环保评分上吃了暗亏。
但真正要命的可能是技术路线的摇摆。当宁德时代宣布固态电池量产提前到2025年时,所有车企都在连夜修改技术路线图。理想一边继续给增程式换代,一边悄悄注册了纯电平台专利,这种两头下注的做法让供应链叫苦不迭。电池供应商抱怨:"上个月要我们扩产燃油发电机,这个月又催着开发800V快充模块。"相比之下,蔚来死磕换电站虽然烧钱,至少让车主记住了"三分钟满电复活"的招牌动作。
市场从来不同情慢半拍的选手。五年前靠精准定位中产家庭杀出重围的理想,现在得重新回答一个问题:当所有人都在冲刺时,曾经的差异化优势会不会变成转型包袱?某券商分析师在报告里写了句大实话:"现在买新能源车就像换智能手机,没人愿意为过季技术买单。"最新消息是理想研发中心突然增加了200个电池工程师的招聘名额,但隔壁小米的工厂里,工人们正在为第四季度量产的新车型调试900吨一体化压铸机。
汽车行业的淘汰赛从来都是油门焊死往前冲。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