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百加速6.5秒的家伙,偏偏长了一张“斯文败类”的脸,你说气人不?
领克刚放出新款03和03+的官图,我第一眼就被那颗白色“03”标识戳到了——它像是个小心机:低调,但你越看越觉得这是在暗示,“哥可是有故事的人”。
说起这车,我得先从尾巴开始聊。
毕竟我第一次见到它,不是在正面,而是在一条空旷试车道上,它远去时那四出排气喷着热浪,后扰流板高高翘着,颇有点赛道狠角色的意味。
后来才知道,那是新款03+专属的大尾翼,加了碳纤维前唇、熏黑轮圈、绿色卡钳,一副生怕别人认不出自己运动血统的架势。
但话又说回来,这种直接把性能标签写在外观上的做法,也许就是对真爱粉最诚实的表白。
回过头看前脸,“猎风”造型听起来挺玄乎,其实就是进气格栅上下分层,让立体感更足,大灯组依旧分体式,但日行灯往外凸了些,辨识度提升得很聪明。
这种设计思路,就好比一个人在穿西装的时候,还非要戴双荧光鞋带——整体优雅,但细节挑衅。
尺寸嘛,没有啥惊喜:4700(或4710)×1843×1460mm,轴距2730mm,中规中矩。
不过全新的18英寸动态光刃轮圈倒是蛮耐看,有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感。
我开玩笑地跟朋友说,如果哪天有人蹲在停车场数辐条,他大概率会多瞄几眼这套轮圈。
内饰变化算是真下本儿了。
炽热红、纯粹白、暗曜黑三种配色任你挑,而且AR-HUD投屏导航配12.3英寸液晶仪表,再加上15.4英寸悬浮中控屏,你坐进去第一反应可能不是“我要开”,而是“哎呀这能不能刷个剧”。
不过智能化堆料背后的重点,是他们上了LYNK Flyme Auto系统,以及千里浩瀚辅助驾驶H3方案,包括NOA高速领航这些功能——一句话总结,就是既想让你自己爽快操控,又想着帮你省心减压,这招够两面派吧?
动力部分值得单独拎出来吹一波,此次普通版也换成原来只有03+才用的2.0T发动机,并且升级到了200kW和400N·m,比老款多出了13kW和50牛米。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踩油门的时候,更容易出现那个熟悉的小恶魔冲动:“要不要再深一点?”
官方给出的零百成绩从6.9秒缩短到6.5秒,看似只是区区0.4秒,可在真实驾驶体验里,那是一脚到底推背来的更早、更猛的一瞬间,说没区别的人,要么没开过,要么太佛系。
但这里我得泼点冷水——领克这种性能-舒适“两手抓”的策略,其实一直面对一个难题:用户群正在分裂。
一边,是追求性价比兼顾颜值的新手车主,他们喜欢科技配置、安全辅助;另一边,则是玩改装或者跑山路的大佬,他们只关心机械素质和极限表现。
而当同一台车试图取悦两拨审美差异巨大的群体时,总会有人嫌你的设定“不够纯粹”。
尤其对于懂行的人来说,“CMA平台+8AT”虽然成熟稳妥,却没有像双离合或更多驱动模式那样激进,所以即便数据漂亮,也还留有争议空间。
还有个社会心理层面的观察。
有意思的是,中国消费者现在对运动轿车越来越挑剔,不仅盯着马力参数,还会研究变速箱逻辑、底盘调校细节,然后拿出来跟海外同级PK。
如果差别不大甚至领先,会自豪;如果稍逊半筹,就开始网上围攻。
“国产品牌是不是该更卷一些?”
这样的讨论,其实已经成为汽车圈常态。
从这个角度看,新款领克03/03+把动力普及到全系,可以视作一次市场情绪安抚动作——既保住性能旗帜,又避免入门买家觉得被区别对待,这招棋走得并不简单。
讲真,这代车型让我想到几年前第一次接触CMA架构产品时,那时候大家都兴奋于模块化平台带来的灵活布局能力,如今技术落地已然稳定,而竞争环境却急转直下,各家新能源猛如虎,同级燃油车想突围,只能拼综合实力。
所以领克此番选择继续打磨燃油性能轿跑,而不是贸然全面电动化,本身也是一次市场定位上的坚守与冒险。
在政策导向、电动车声量占据社交媒体热点的大背景下,坚持做强燃油领域,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还有某种“不随波逐流”的胆量——当然,也可能被解读为战略保守,这是另一番视角的问题了。
至于未来嘛,很现实的问题摆在那里:当更多年轻人习惯用续航里程替代马力谈资的时候,新款领克03系列还能否延续现有吸引力?
还是会退居小众玩家之选?
没人能拍胸脯保证答案。
但至少现在,当它停在街头,那枚小小的白色“03”,仍然足以勾起不少人的好奇心,让人忍不住靠近看看,到底是谁,把速度藏进了一副绅士皮囊里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