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不少准备买车的朋友可能都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奇瑞旗下的瑞虎7这款车,热度似乎一下子降温了不少。
想当初,这款车凭借着酷似路虎的霸气外观,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为“小路虎”,在去年年底的时候,一个月还能卖出接近一万辆,可以说是相当风光。
可好景不长,时间来到今年,它的销量数据就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滑,到了四月份,月销量已经掉到了四千多辆,和高峰时期相比,几乎是打了对折。
这就让很多人感到纳闷了,一款曾经的明星车型,怎么说凉就凉了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大家对它那张“明星脸”审美疲劳了?
还是说,在这光鲜的外表之下,藏着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短板?
今天,咱们就站在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好好聊一聊这台瑞虎7,看看它销量下滑的背后,到底藏着哪些原因。
首先,我们得承认,瑞虎7高能版的外观设计确实是它的一大亮点,也是它最初能够迅速火起来的关键。
那个尺寸巨大的前进气格栅,配上造型方正犀利的大灯组,整车看上去硬朗又大气,开在路上的确能吸引不少目光。
对于很多预算有限,但又追求个性和气场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花不到十万块钱,就能拥有一台看起来像是几十万豪车感觉的SUV,这种满足感是不言而喻的。
关于这个设计,网上的讨论也一直没停过。
有人认为,奇瑞和捷豹路虎本身就有合作关系,在设计上相互借鉴一下,属于正常操作,是咱们国产品牌学习进步的一种体现。
但也有不少人对此持保留意见,觉得这种模仿痕迹太重的设计,缺少了自主品牌的原创精神,会给人一种“山寨”的感觉,拉低了品牌的档次。
不过话说回来,单凭一个外观争议,并不足以解释为什么销量会出现如此剧烈的波动。
毕竟,喜欢这种设计的人大有人在,否则它也不可能达到月销近万的高度。
真正的症结,往往隐藏在那些不容易被第一眼看到的地方。
这就得说到第二个关键点了,那就是它的配置和定价策略。
瑞虎7的起售价定在7.99万元,这个价格听上去非常有诱惑力,似乎让拥有一台个性SUV的门槛变得很低。
但当你真正走进4S店,仔细研究它的配置表时,可能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比如说,那个最低配的入门版车型,为了把价格拉到8万以内,竟然连倒车影像这种如今非常普及和实用的配置都给省略了。
这在今天看来,确实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现在的城市里,停车位越来越紧张,对于很多驾驶经验不算丰富的新手司机来说,没有倒车影像辅助,停车的难度和压力都会大大增加。
如果你想要那些更符合时代潮流的科技配置,比如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在跑高速时帮你分担一些驾驶任务,或者想要一套音质更好的索尼音响来提升路途中的享受,那就必须选择价格更高的中高配车型了。
这样一来,整车的落地价很可能就要去到九万多甚至十万以上,最初那个7.99万的“高性价比”光环,也就随之黯淡了。
很多消费者算了一笔账后会发现,为了补齐这些配置上的短板,付出的成本并不低,所谓的“便宜”,可能只是一种错觉。
再来谈谈动力,销售人员通常会主推1.6T的版本,账面数据非常漂亮,有197匹马力,听起来动力十足。
但对于绝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日常用车场景主要还是在城市里上下班代步,偶尔周末去郊区转转。
在这样的路况下,其实1.5T的动力已经完全足够用了。
而1.6T版本要比1.5T版本贵上一万多块钱,这笔钱对于预算卡在十万左右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是选择一个偶尔才能体验到的强劲动力,还是把这一万多块钱省下来用在加油、保养或者家庭其他开销上,很多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除了配置和价格,真实车主的用车感受,更是检验一款车好坏的试金石。
从很多车主的反馈来看,瑞虎7在一些细节体验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被吐槽最多的,就是车辆的隔音表现。
在市区里中低速行驶时,感觉还不太明显,可一旦上了高速,当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后,比较明显的胎噪声和风噪声就会传递到车厢里来。
如果需要长时间开高速,这种持续的噪音很容易让人感到疲劳和烦躁,影响了整个旅途的舒适感。
另外一点就是后排的乘坐体验,虽然瑞虎7的后备箱空间还不错,能够满足日常装载需求,但它的后排座椅坐垫被不少乘客反映偏硬,而且靠背角度比较直,短时间乘坐还可以,如果要坐上几个小时的长途,舒适性就会打一些折扣。
对于一款主打家用的SUV来说,后排家人的乘坐感受,恰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最后,我们把目光放眼整个市场,就会发现瑞虎7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激烈。
在同价位区间,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比比皆是。
比如吉利的博越L,不仅在隔音方面做得更好,而且起步配置就给得很有诚意,像360度全景影像这类实用功能都是标配。
还有长安的CS75 PLUS,作为常年的销量冠军,它的产品力经过了市场的充分检验,并且在智能化配置方面也走在了前列。
和这些对手相比,瑞虎7除了个性的外观,并没有太多能够稳操胜券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整个汽车消费市场的大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崛起,给传统燃油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以比亚迪宋Pro DM-i为例,它的起售价也就在十万出头,但它既可以用电,大大降低日常通勤成本,又可以烧油,没有长途续航焦虑,还能享受绿牌政策,并且在配置方面同样给得非常齐全。
面对这样既省钱又全能的对手,很多原本打算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都开始动摇了。
甚至在奇瑞自己的产品线里,消费者稍微增加一点预算,就可以买到空间更大、定位更高一级的瑞虎8,对于家庭用户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更实用、更划算的选择。
综合来看,瑞虎7销量的下滑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就像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偏科生,外观设计这门功课很突出,吸引了第一波关注,但在配置的实用性、乘坐的舒适性以及对市场竞争格局的应对上,都暴露出了一些短板。
当市场上的选择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时,这些短板就会被放大。
市场的反应是最真实的,销量的起伏也给所有汽车厂家提了个醒:造车就像一场马拉松,光靠一两个亮点在起跑时领先是不够的,只有在品质、体验、价值等各个方面都做到均衡扎实,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赖,在激烈的竞争中笑到最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