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控股卓驭科技:传统车企与智能驾驶创企的融合新范式!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9月22日公示的一汽股份收购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股权案,揭示了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中的一次重要战略布局。一汽股份将通过增资并收购方式获得卓驭科技35.80%的股权,成为这家智能驾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交易后与原控股股东New Territory共同控制卓驭科技。这一交易不仅是一起简单的股权变更,更折射出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浪潮中的战略抉择与产业生态的重构。
此次交易呈现出典型的“互补性联合”特征。一汽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拥有完整的整车制造能力、供应链体系和市场渠道,但在智能驾驶这一关键技术领域,传统车企普遍面临研发周期长、技术迭代慢的挑战。而卓驭科技作为大疆内部孵化的智能驾驶公司,继承了大疆在感知、定位、决策与控制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尤其在视觉感知和嵌入式系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这种合作不同于简单的技术采购或投资关系,而是通过股权纽带形成深度绑定。一汽获得卓驭科技35.80%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但非绝对控股,保留了创始团队的积极性和公司运营的灵活性。这种“共同控制”模式既保障了一汽对关键技术的掌控力,又避免了完全收购可能带来的创新活力减弱问题。
卓驭科技作为大疆旗下智能驾驶业务板块,自2022年开始以“大疆车载”之名进入公众视野,迅速成为国内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其特点是以性价比路线推动智能驾驶功能的普及,这与一汽旗下大众化品牌的需求高度契合。
当前,智能驾驶行业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转向规模化商用阶段。资本市场的降温使得独立智能驾驶公司面临更大的盈利压力,而与整车企业深度绑定成为一条现实路径。类似案例包括上汽投资Momenta、长城控股毫末智行等。一汽此次交易反映了行业普遍趋势:智能驾驶公司需要整车厂的资金、数据和应用场景支持,而整车厂需要外部技术注入以加速智能化转型。
一汽控股卓驭科技将改变国内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市场的竞争格局。目前该市场主要分为几大阵营:一是车企自研团队,如蔚来、小鹏的智能驾驶部门;二是科技公司跨界入局,如百度Apollo、华为ADS;三是独立第三方供应商,如地平线、禾赛科技等。卓驭科技原本属于第三类,此次交易后将成为“车企关联”公司。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进一步分化。独立供应商需要重新评估与一汽存在竞争关系的整车厂客户的态度,而卓驭科技则可能更深度融入一汽体系。从积极角度看,一汽的规模化应用将加速卓驭科技技术的迭代和成熟;从挑战角度看,这可能限制其客户群的多样性。
卓驭科技的技术路线强调“纯视觉”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与多传感器融合路线形成差异化竞争。一汽的选择某种程度上是对这种技术路线的认可。在智能驾驶从高端车型向大众市场普及的过程中,成本控制成为关键因素,纯视觉路线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此次合作也反映了整车厂对智能驾驶技术策略的转变。完全自研需要大量投入且周期长,风险高;完全外包又可能导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通过战略投资形成深度合作,成为越来越多整车厂的选择。这种模式既能保证技术供应的稳定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技术演进的方向规划。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一汽与卓驭科技的合作能否成功,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
①双方企业文化的融合,传统制造企业与科技创业公司存在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决策机制;
②技术整合的深度,如何将智能驾驶系统与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无缝集成;
③商业化节奏的把握,在技术先进性和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
这一交易对中国汽车产业具有示范意义。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车企如何借助外部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创业公司如何借助整车厂资源实现技术落地,一汽与卓驭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未来,类似的合作可能会越来越多,产业边界将更加模糊,融合创新成为主流。
随着交易完成,关注点将转向双方如何具体推进技术研发和产品落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智能驾驶赛道,这种“传统巨头+科技新锐”的组合能否发挥协同效应,将直接影响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智能化竞争中的位置。
议
网友热议
@东港老魏(IP津):
成了“一汽系”之后,卓驭还能安心给其他车企供货吗?比如上汽、广汽会不会有顾虑?这对其他追求差异化竞争的自主品牌来说,可能不是个好消息……
@摇滚小鼠RockMouse(IP沪):
一汽这步棋走得稳!用股权绑定代替内部硬搞,既拿到了核心技术,又保住了大疆团队的创新活力。这种“共同控制”的模式比全盘收购更聪明,希望能给行业打个样。
@艾瑞克EricAi(IP浙):
看来一汽是押宝纯视觉方案了。在激光雷达成本还没完全打下来的时候,这确实是快速普及智能驾驶的务实选择。期待看到搭载卓驭方案的国民级智能汽车出现。
@黎叔2996(IP渝):
说到底还是烧不起钱了。智能驾驶研发就是个无底洞,独立公司融资越来越难,背靠大树好乘凉。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可以理解。
@水木弋阳(IP赣):
这标志着智能驾驶赛道从“群雄混战”进入“站队整合期”。小公司要么被收编,要么被淘汰。接下来就看华为、百度这些巨头怎么接招了。
@浦销Boris(IPHK):
这和通用汽车控股Cruise的模式有点像,都是传统车企深度绑定一家技术公司。希望能走出一条比Cruise更稳健、更快的商业化路径……
最后一条,
对比派观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