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能源的小伙伴注意了,免购置税时代即将结束,2026年起新能源车将恢复征税,消费者购车成本或将显著增加。
我刚才在车展逛了一圈,看到一位司机打完折后跟销售说:要不等2026年再买?反正还能享受点减免。销售笑笑,没多说。他们都很清楚,政策一调整,心里就会打个折扣——毕竟,几万块的差异,换算成实际付账可能就是一顿折腾。
今年的事情就是:2025年是新能源免购置税的最后一个年头。据我估算(体感,大数量少,样本有限),两年前如果问我,今年买车会不会免税,大部分人都摇头。有人说,还能买到2024款的新能源,价格差不多,税还免着,省点也是省点。
另一个关键点,是这些车里谁占的便宜?50万的新能源车,2025买不用交税,但2026开始,要交3.5万。这一下子,购车预算就得变了。
对比同价位燃油车,同样50万,税费就纯粹按10%算,也就是5万税费。这会不会让一个大众思维一下倒过来?新能源原本便宜点,现在用税收政策把价格推回去一部分,消费者岂不是感觉吃亏?
我觉得这事其实也好理解——政策从叫扶持变成收点税,更贴合财政需求。尤其是新能源市场火得快,销量越高,政府肯定不可能一直免费支撑。去年,中汽协说,新能源占到新车销售的近一半(43%多一点),这个比例你说大不大?我觉得如果说2024年还在锻炼,2025年冲到60%,那才真叫惊人。
但你也别太悲观,新能源技术在迎头赶上,快充,续航,成本都在改善。补贴退潮后,价格很可能会自然下降,大家还记得之前曾经的补贴退坡吗?最开始很不惯,但几年下来,车况和价格都变得更合理了。
我其实一直在琢磨——到底谁会真正吃亏?是买早的亏了点税,还是等到2026年多交税但买到更成熟技术的车?因为续航、智能、充电桩呢,实际上都在不断变化。等到真正到那时,市面上的新能源车,有没有可能质变——比如续航变得更长,价格变得更合理?(这段先按下不表)
他们说,你看,买早了还能免点税,省个三五万。但我也在想,未来的技术路线会不会就这么定型?市面上差异大,像我认识的修车师傅就开玩笑说,新能源车继续发展,恨不得所有部件都换一轮,但续航和充电设施的普及,把成本逼到一个临界点,大家都觉得值得了。他的话其实也挺中肯。
所以现在的选择,就是在未来还在摸索的漫长等待中,付出一点早买的税费成本。哪个方案才是最优的?真不好说。
另一个问题:那么多朋友,都在问我,等新技术成熟了再买是不是更划算?我真是难以给出答案。你会不会觉得,多等一年,可能技术更好,价格更低,但又错过了这个窗口期?这叫机会成本,我猜是不是有人会为赶上这个时间点拼了命?
我还没细想过的一个点:如果现在不买,2026年涨税后,市场会不会出现中间价?也就是说,很多厂商会通过提前布局,把价格压在某个区间,不会一下子全涨,毕竟,技术,供应链都在调整中。这又会不会让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变得更难预测?这就是我心里的一点小担心。
说到供应链,这个词听多了,其实就像做饭。早期买菜时,菜好,但价格贵。后来,蔬菜供应充足了,价格就变实在了。汽车行业也是;关键零配件、芯片,如果供应跟得上,价格很快就会下降。反之,一旦芯片紧张,价格就会跳水。
前阵子我翻了下笔记,看到了一个店员说:其实我们每天接到的订单,比平时多了两倍,但是交货时间都在延长。供应链的问题,真比想象的复杂。原材料涨价、物流不畅,都会让新车成本上升。这个成本,又得转嫁到价格,消费者说贵也合理。
再举个例子:我朋友刚换的新能源车,30万左右,小心算算,百公里能耗在12度左右(大概体感,因车况不同略有差异),电费按0.6元/度算,一百公里成本约7块。燃油车多点油费,差不多8块到10块。充电的便利性,大概也是个资源配置问题——你是不是常去的地方,都有充电桩?这点很关键。
对了,有个细节我没跟别人说过。驾驶惯也会影响用车体验。有好友说:我还是喜欢节能驾驶,平顺点,电池寿命会长点。我心想,电池技术再好,驾驶惯还是关键。车子用得好坏,绝大部分还是靠自己。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未来新能源会不会更像互联网一样,变成平台化操作?所有技术、供应链都在逐渐融合。然后,我们的购买决定是不是会变得更像订阅服务?那样的话,税收调整的意义又何在?这是我自己猜测,不一定准。
最终能不能抓住最合算的时点,还得看你愿不愿意赌一把。反正我对这个既期待又有点怕——像关注某个细节:买的这台车,开三年,是不是就会过时?还是变得更值?这些,留给你自己想。
毕竟,车子只是个工具。最重要的,是你在路上,能不能体会到那份刚刚好的感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