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高峰到周末游锐界L这几点越开越顺手,通勤轻快动力足,家用实用性强让出行更舒心
去年九月刚提的车,这一路开下来,真是越走越觉得顺手。你知道,下班那会儿,街上车多得像蚂蚁一样,我就惯手动一把方向。刚开始还担心大车不好操控,但试过几次,发现方向盘很轻,转弯时几乎不用费劲,特别是在小区内掉头,单手都可以轻松打弯。真心觉得,方向手感比我预期的还要好。
其实说到这,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有个微妙地方:这车的转向 assist(电动助力转向)调教特别顺滑,不会突然变重。我猜这是供应链调校的技术点,但也可能是厂家调校过程中顺带优化的结果。反正开起来,像是在开一把轻快的折叠伞,跟大车的硬汉范完全不同。这让我有点好奇:为什么别的车品牌的转向都还那么重硬?锐界L怎么做到这么轻又不失稳?
它的动力表现也值得一提。起步轻快,踩油门那一下,车子马上就有反应,不会像某些同价位的SUV,要等个一秒半、两秒,动力才悄然跟上。而且深踩油门,能感觉到动力源源不断,车身稳得像在轨道上跑,看着后视镜里车队似乎都不舍得追上来。有朋友说,他觉得这车开一小时,百公里油耗比预估的还低点——估算在8.0左右(样本不多),比他之前那辆1.5T小型SUV油耗还要低,这算是优点?
可我也在琢磨:这个油耗如果属于城市路况,估计路上堵多,可能会到9个油左右。算算,油箱50升,百公里8升,油钱算下来差不多是每公里0.4元。跟内燃机车比,还算可以接受。
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家用SUV,最怕的就是麻烦?平时用它装东西、带人,忽冷忽热的油耗、怪异的转向手感、各种一个个细节开始考验耐心。其实我觉得,锐界L最大优势就是它这用起来靠谱、顺手。只是说,刚上手时,总会有种为什么不能再智能点?的感觉。比如车机系统偶尔卡顿,反应慢几秒,那种感觉很打断用车的热情。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其实我也没太想过,为什么车机还如此中规中矩。一方面,供应链上对芯片和屏幕的需求太紧张,导致供应不稳;另一方面,研发可能偏重实用性,没那么追求炫,反而越用越觉得安全稳妥。
你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那种卡顿顿感让人觉得是不是我太苛刻了,还是这就是现时代家用车的普遍病?我还在犹豫要不要等下一代升级版,或者换个品牌试试。
其实通勤时,最在意的还是感官上的体验。早上起得早,坐在车里一踩油门,感觉那种弹性真不错。女同事说,我开着觉得特轻松,不像别的车,油门踩一下就像在拖着重铅块。我还记得她说这话时,她的手指轻轻点在方向盘上,动作带点欣赏似的。你知道,女孩子开车,很多时候更在意那份轻松感。
旁边有个修理工跟我开玩笑:你这车当初丰田调校的嘛?他指着方向盘说,轻得让我觉得不用用力,可能会觉得不够稳,但实际上它挺稳,手感刚刚好。我当时还笑,这稳不稳,要看用多久才知道。毕竟,车子开得顺不顺眼,可不光靠几天试驾,是真金白银的日常。
或许更重要的,是功能布局。它的223座椅布局能满足我家人的需求——二排两个独立座椅,空间宽敞,老爸老妈坐了都说舒服,甚至比家里沙发还软。中间过道宽,孩子能轻松钻过去。带他们周末长途,心里觉得挺踏实。预估高速上的超车表现,深踩油门,感觉动力放得开。车身线条宽厚,行驶中稳如狗——你知道,那种心里很踏实的稳感。
还是有点啰嗦,说到底每次开车,我都在想:这个车到底值不值这个价?家用性够不够用得顺畅?有时候嫌麻烦的事情太多了,比如修理、保养的时间、费用,以及不时冒出来的会不会有什么坑。一份理性告诉我,别太信套路,实用性才是王道。副驾驶上,普通人会注意到它的空间、储物,没啥科技感的炫耀点。
你会不会也觉得,车越研发越讲究那些细节,但最重要的实用性其实才是王道?有天我还在想,是不是现在的车厂都怕难用积累差评,就把那些复杂但用不到的配置硬塞进去?说到这我突然觉得,买车其实很像挑生活伴侣——不用满身光环,但得踏踏实实、带得起家。
有个问题:你觉得,未来家用车还能走到哪一步?我自己其实也在试着猜测,会不会某天大家都要用电脑一样按键,谁都不想多大负担。最一开始,我还想,科技越用越复杂,反而用起来越麻烦,结果现在反而觉得,简洁才是真的奢华。
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就像我刚刚发现,路边的小孩丢了个气球,漂浮在空中,微微晃动。从细微之处感受到那份平静,也许,就是日常中最真实的幸福吧。
这车,也许就藏在生活的某个细节里——某个转弯处、某个早晨、某个假日出游的记忆中。到底还能那么开多久?谁知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