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奇瑞的“吹牛史” 莫等闲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正式开幕。奇瑞集团旗下奇瑞、星途、捷途、iCAR、智界五大品牌及国际品牌联袂参展。奇瑞品牌携16款车型强势来袭,向全球来宾展示奇瑞最新的技术成果和持续更新迭代的产品矩阵。五千外宾齐聚奇瑞展台,阵势堪称浩浩荡荡,不禁让人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回顾奇瑞的“吹牛史” 莫等闲-有驾

从“出海”到“入心”,回溯中国汽车工业的激荡浪潮,奇瑞用一次次“吹牛”与“兑现”的循环,书写了从草根车企到全球智造标杆的传奇。董事长尹同跃的“吹牛史”,本质上是奇瑞技术自信与战略定力的外化——2024年他宣称“新能源不客气”,次年奇瑞新能源销量便以232.7%的增幅突破58万辆,跻身行业第四;2025年喊出“智能化必须进入头部”,随即推出搭载猎鹰智驾系统的星纪元ET,实现高速、城市、泊车全场景覆盖,并以端到端无图智驾技术剑指行业前沿。

回顾奇瑞的“吹牛史” 莫等闲-有驾

支撑这些“狂言”的是其“过度投入”的硬核实力:全球8大研发中心、超2.5万名工程师组成的“技术军团”,累计2.1万项专利构筑护城河。其鲲鹏混动系统热效率达44.5%,碾压日系混动;800V高压平台充电速度超越保时捷,雄狮智驾系统更斩获欧盟五星安全认证,让德国媒体惊叹“中国技术重写规则”。而在全球化维度,奇瑞早已超越“产品出海1.0”,迈入“技术出海3.0”阶段——欧洲KD工厂实现60%本土化率,西班牙埃布罗项目激活百年品牌;2024年114.5万辆的出口量占中国车企总出口19.5%,瑞虎8在中东售价较国内翻倍仍供不应求,印证“技术溢价”已成中国智造新标签。

回顾奇瑞的“吹牛史” 莫等闲-有驾

从“吹牛”到“真牛”,奇瑞的蜕变印证了工程师文化的厚积薄发。当5000名外宾挤爆上海车展奇瑞展台,百国媒体长测风云混动车型时,世界看见的不仅是中国车的崛起,更是一个民族工业以技术创新打破边界、用全球视野重构规则的底气。正如尹同跃所言:“吹牛是自嘲,兑现靠真功”——这或许正是中国汽车从“出海”走向“入心”的最佳注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