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腰斩血亏,大众断臂求生关停工厂,豪赌电动化未来

德国沃尔夫斯堡的黄昏下,大众集团总部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夕阳。工人们沉默地走出埃姆登工厂大门,身后是已经停转的流水线和未组装完的燃油车骨架。就在上个月,这家为大众生产了半个世纪高尔夫的工厂被正式关停,而类似的剧情正在全球8个生产基地同步上演。

产能腰斩血亏,大众断臂求生关停工厂,豪赌电动化未来-有驾

第一幕:断腕时刻

“每天亏损2.4亿欧元”——2023年大众财报里这行加粗的数字,比任何口号都更能解释为何要砍掉30%燃油车产能。俄乌冲突掐断了东欧供应链,中国市场的燃油车销量暴跌42%,更致命的是欧盟2035禁售燃油车倒计时像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当丰田还在坚持混动路线,大众CEO奥利弗·布鲁默直接把棋局掀了:“要么在电动化中重生,要么在犹豫中死亡。”

这绝非虚张声势。看看狼堡工厂的改造现场:机械臂被成批拆解,原先发动机装配区正在安装电池模组生产线,连地板上都画着充电符号的投影。最戏剧性的莫过于大众ID.3产线工人需要重新学习代码编程——过去拧螺丝的手,现在得调试车载系统的BUG。

第二幕:中国战场的闪电战

安徽合肥的江淮大众工厂里,一场“德国标准”与“中国速度”的碰撞正在上演。大众ID.系列去年在华销量勉强突破14万辆,还不及比亚迪海豚单款车型的月销量。为了抢滩,大众干了件让德国工会跳脚的事:把全新电动平台SSP的研发中心设在了上海,甚至允许中国团队修改底盘设计。“德国人终于明白,电动车时代得用筷子吃饭。”某供应链高管在饭局上的调侃,成了行业共识。

产能腰斩血亏,大众断臂求生关停工厂,豪赌电动化未来-有驾

但豪赌的代价肉眼可见。大众被迫向小鹏汽车注资7亿美元换取技术合作,被德国媒体讥讽为“老师向学生交学费”。更讽刺的是,其斥资20亿欧元自建的电池工厂,投产日期却因固态电池技术瓶颈一再推迟。就像个赌徒发现,筹码押下去了,牌桌规则却突然变了。

第三幕:沉默的大多数

布鲁默的办公室里挂着特斯拉柏林工厂的卫星照片,但真正让他失眠的是中国乡镇市场的场景。在山东某县城,五菱宏光MINI EV的车主们根本不在乎什么“800V高压平台”,他们只知道这车比摩托车多俩座位,充电钱还够买两碗牛肉面。大众ID.系列在这里的展厅,冷清得连销售都开始刷短视频摸鱼。

或许这才是电动化转型最残酷的真相:当巨头们忙着在参数表上内卷时,真正的市场正在用脚投票。大众能靠裁员2万人省下的40亿欧元续命,但消费者会为那份“德国工艺”的情怀买单吗?看看特斯拉Model Y横扫欧洲的架势,答案似乎写在墙上——只是这次,墙上挂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专利证书。

产能腰斩血亏,大众断臂求生关停工厂,豪赌电动化未来-有驾

(此刻翻到这篇文章的你,觉得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更像壮士断腕还是困兽犹斗?评论区聊聊,咱们掰扯掰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