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牛冠凯,最近是咋回事啊,给奔驰留言问人家那个动作怎么这么眼熟?我刷到的时候,心里的os就是:啥玩意儿?人家一个车企,又不是你家开的,你问人家动作眼熟干嘛?就好像你突然跑到麦当劳门口,问店员“你们这logo我好像在哪见过”,然后还特别认真地等着答案。
而且,你说你问就问了,还要特意发出来,这是什么操作?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有文化,发现了别人看不见的“彩蛋”?我就不信你平时看车展,看到个新车型,脑子里想的是“哎呀,这车模的姿势,让我想起了我当年高考失利那天的广场舞”。得了吧,装什么深沉。
这事儿还真有点意思。这几天网上都在传,说牛冠凯给奔驰官方微博发私信,问一个他们广告里出现的特定动作,他觉得特眼熟。结果呢,底下评论区就炸了,网友们纷纷化身“名侦探柯南”,开始各抒己见。有说是致敬某个经典电影桥段的,有说是模仿某个年代的广告片的,还有脑洞大的说这是某种神秘的行业潜规则。
你说这大厂广告,背后团队得多少人盯着,多少钱砸进去,就为了一个广告画面,会随便搞个“眼熟”的动作?这背后肯定是有考量的,只是这个考量,是不是也太……嗯,怎么说呢,有点“出圈”了。你想啊,一个汽车广告,里面一个动作,能让一个公众人物觉得眼熟,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动作本身,或者它代表的某种情境,确实有足够的影响力,才能被记住,才能被联想。
关键是,网友们猜测的那些点,还挺有道理的。比如有人说,这动作让我想起了《霸王别姬》里程蝶衣的某个瞬间,那种欲语还休,身段的柔软和内心的挣扎。还有人说,这简直就是八十年代港片里,男女主角分别时,那种含情脉脉又故作潇洒的告别。甚至还有人一本正经地分析,说这动作结合了欧洲古典舞蹈的元素,又融入了东方含蓄的美学,是个“大杂烩”。
我看着这些评论,一边笑,一边也忍不住开始琢磨。到底是什么动作?如果真的能让人产生这么强的联想,那这个广告的创意,就真的有点东西了。但是,牛冠凯本人,他一个公众人物,突然跑去问这个,又是什么心态?是为了制造话题?还是他真的看到了什么,觉得不吐不快?
一个做广告的,或者一个拍电影的,如果自己的作品,能让别人产生跨界的联想,而且是这种有历史感、有故事感的联想,他们应该会挺开心的吧?就像写文章,写到有人说你这个句子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某句话,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那种神韵,那种味道,传达到了。这是对作者的一种肯定。
汽车广告,不就是想营造一种氛围,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品牌调性吗?如果它里面的一个动作,能勾起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或者对某种经典场景的共鸣,那从传播效果上来说,也算是成功的。它不再是冰冷的机械介绍,而是有了温度,有了故事。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统计,说好的广告,不只是让你记住产品,更能让你记住它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而情感和价值,很多时候都来源于我们过往的经历和文化积淀。如果奔驰的这个广告,能让牛冠凯,以及千千万万看到广告的观众,联想到那些经典,那些故事,那它就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商业推广,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的传递。
也有人可能觉得,这不就是蹭热度吗?牛冠凯借着奔驰广告,炒作自己。但话说回来,哪个公众人物不希望自己有点话题度?只这种话题度,是主动去制造,还是被动去引发,这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他这么一问,等于把奔驰的广告,又推到了聚光灯下,让更多人去关注,去讨论。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播。
我猜啊,牛冠凯当时看到那个画面,可能真的是脑子里闪过什么,然后就鬼使神差地发了过去。就像有时候,你突然听到一首歌,或者看到一幅画,就能让你回想起很多过去的事情。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他可能只是想抒发一下自己的这种奇妙感觉,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而且,你说这车企,尤其是像奔驰这种级别的,它们在做广告的时候,肯定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去研究文化,研究历史,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它们不可能凭空想象,而是会在各种元素里寻找灵感。如果这个动作真的源于某个经典,并且被牛冠凯捕捉到了,那也说明奔驰团队的功力不浅。
如果有一天,我也因为一个广告里的某个细节,联想到我童年时看的动画片,或者我学生时代追的剧,然后我特别激动地跟朋友们分享,他们会不会也觉得我有点“戏多”?但这就是人的情感连接嘛,就是一种共鸣。
这事儿,放到更大的图景里看,其实也反映了一个现象。就是现在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碎片化严重,但人们内心深处,还是渴望那种有深度、有故事、能引起共鸣的内容。一个汽车广告,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厉害了。而牛冠凯的这一问,恰恰把这个“做到点”的地方,给放大了。
我就想知道,奔驰那边到底是怎么回应的?会不会说“谢谢您的关注,这个动作是我们创意团队特别设计,旨在……”然后巴拉巴拉一堆,或者直接来一句“我们不能透露过多商业机密哦,但很高兴您能产生联想”。不管怎么回应,这件事儿,算是被他搅得热热闹闹的。
而且,牛冠凯他本身也不是那种只会拍戏的。他自己也有其他的兴趣和关注点。所以,他会有这样的举动,也并不算特别意外。只是,这种“意外”的处理方式,有点……让人觉得,这人挺真实的。不像是那种经过千锤百炼,滴水不漏的公众人物。
我还在想,如果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广告,里面的一个动作,也让我觉得特别眼熟,我会不会也像牛冠凯一样,跑去问?大概率不会,我可能就自己心里嘀咕一句,“嗯,这好像我小学时看的那个动画片里,主角的招牌动作。” 然后继续刷下一个。但牛冠凯这一问,倒是提醒了我,原来还可以这样“互动”的。
所以,现在问题来了,那个让牛冠凯觉得眼熟的动作,到底是什么?它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难道真的是某个被遗忘的经典?或者,只是牛冠凯自己的一个“梗”?这才是最让人好奇的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