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开阳实验室挑战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智能化下半场,2024年和2025年可以说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4年奇瑞成立了开阳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一开始被很多人看作是华为2012实验室的“复刻版”,目的就是解决奇瑞在智能化方面的“卡脖子”问题。甚至还有人说,以后他们不只是要自己突破,还想“卡别人脖子”。
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这个承载着创新梦想的实验室,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烦,也反映出车企在智能化这条高速路上,想自己搞研发、又想商业化,真的不容易,路走得特别艰难。
开阳实验室对标华为2012
奇瑞的董事长尹同跃尹总已经明确说了,开阳实验室要照着华为2012实验室的样子来建。过去14年里,华为2012实验室就像是通信和科技界的“诺亚方舟”,在很多前沿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起了一套覆盖全球的基础技术研究体系。现在奇瑞希望,开阳实验室也能复制这种成功模式,成为汽车行业中新技术的“杀手锏”,真正做到既不会被别人“卡脖子”,又能自己“卡别人脖子”的独创之路。
开阳实验室:前沿广度与商业化困境
开阳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特别广泛,而且非常前沿,几乎覆盖了汽车端的整个AI领域。比如说,他们有奇瑞自己的基础大模型、Chery AI OS系统,还有高级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智能动力这些应用场景,甚至还在搞固态电池和芯片这些硬核技术。不过,这种“又广又超前”的定位,也让他们的成果要等5到10年才能真正用上,商业化之路遥遥无期。所以,现在开阳实验室可以说是奇瑞内部离赚钱最近的一个部门,但其实反而最远。
从专业角度来看,虽然做这些前沿研究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的技术优势,但时间太长的话,对企业来说压力也很大,资金消耗多,市场风险也高。
现在整个新能源行业都在往智能化方向走,奇瑞之前跟华为鸿蒙智行合作的“智界”项目算是比较快的,但其他品牌在智能化方面明显慢了一拍。为了追赶,奇瑞对研发体系做了大调整,成立了智能化中心,把雄狮、大卓这些资源都整合进来,组建了一个2500多人的研发团队,下面还分成了五个关键部门。但这也伴随着高层频繁变动——之前负责智能驾驶的两位重要人物,大卓的谷俊丽和张晓洪都走了,现在连开阳实验室的CTO尚进也离职了。
奇瑞智能化探索之路
奇瑞频繁的人事变动,其实也反映出他们在智能化这条路上走得并不顺利,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跟华为这种科技公司不一样,奇瑞本来是做传统制造业出身的,所以在数字化和技术创新这方面,基础还比较薄弱。他们很多关于智能化的布局,其实都是过去两三年才慢慢开始建起来的。
虽然2022年他们推出了“瑶光2025”计划,投了不少钱、也不少人手,但真正落地的动作是从那之后陆续展开的:2022年成立了瑶光实验室,2023年又搞了个大卓,到了2024年,又成立了开阳实验室。看起来动作不少,但到底能不能走稳,还得看接下来的发展。
奇瑞智能化转型困境
其实这些合作都没给奇瑞带来多少真正的智能化成果,反而是2024年和华为合作的“智界”系列,在智能化方面反而拉近了和其他品牌的差距,这也反映在它的月销量突破一万的表现上。而奇瑞和华为合作带来的直接效果,反而是他们自己自主研发体系的建设进展太慢了。这说明奇瑞在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技术积累不够、人才管理跟不上等等。这也是很多传统车企都面临的共同难题。
不过,开阳实验室的存在也说明,奇瑞其实还是想在智能化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但这种追求也让“智界”这个和华为合作的品牌有点尴尬。因为奇瑞自己也在搞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所以在和华为合作的时候,双方的关系就变得有点模糊了。为什么“问界”能第一时间用上华为最新的ADS系统版本,而“智界”却迟迟不能升级,甚至比后来的“享界”还慢?这种差异让很多车主开始怀疑,也引发了强烈的不满情绪。
智界销量骤降问题
智界这个品牌最近销量掉得特别厉害,这其实就反映出“大小王”这个问题。比如说,智界今年1月份还能卖13000多台,到了4月直接砍半,只剩下5000多辆,结果6月份又再砍一半,现在都不到2500辆了。销量这么跌,不只是说明大家觉得这车在智能化方面跟不上,也反映出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认可度在下降。更关键的是,这也可能暴露出奇瑞和华为在技术整合、市场定位这些方面的分歧。
这对双方的合作来说是个大问题,但华为本身还有“五界”这么多项目要搞,肯定也是分身乏术。所以现在智界的问题,到底怎么解决,还得看他们能不能把内部的配合理顺。
传统车企数字化探索
整个传统车企都在摸索,暂时落后也还有机会。
在打造数字化体系这方面,奇瑞并不是唯一一个。比如吉利,他们是由董事长李书福亲自牵头投资一些已经比较成熟的外部公司,等这些公司发展得差不多了,再把它们整合进自己的体系里,像亿咖通就是这么来的。这种方式相对稳妥,可以借助外面的成熟技术和市场资源,快速提升自己的数字化水平。
而奇瑞之前更倾向于从外面招人,让这些人带着团队在内部创业。但这种方式对带头人的要求太高了,结果不少关键人物最后都走了,效果不太理想。这也说明,奇瑞在走数字化这条路的时候,可能需要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方式。
数字化创新挑战与平衡
从一个专业从业者的眼光来看,奇瑞在数字化创新这条路上,面临的挑战可不少。自己搞研发虽然能掌握核心技术,但这条路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而要是跟外面的公司合作,虽然可能更快出成果,但合作起来也容易出现协调不顺、利益分配等问题。
所以,奇瑞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在“自己干”和“找伙伴一起干”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新技术开发体系。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这么激烈,如果这些问题处理好了,说不定能让奇瑞走得更远;但如果处理不好,那等于把市场和机会都让给别人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