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16.38万起!标配智能电四驱+激光雷达,领克这次真掀桌了?
16.38万。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砸在了新能源SUV市场的天花板上。
领克Z20来了。
不是试探。不是小打小闹。是直接掀桌子。
全系标配智能电四驱。不是选装。不是高配专属。是每一台Z20出厂就带着的硬货。
你没看错。
电四驱,过去只在30万+的豪华车上才敢谈的配置,现在被塞进了一台16.38万起的紧凑级SUV里。
这合理吗?
领克说:我们不讲合理。我们讲颠覆。
更狠的还在后面——激光雷达。
不是毫米波。不是摄像头堆叠。是真激光雷达。
全系标配。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Z20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具备了接入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的硬件能力。
未来OTA一推,它就能自己上高架、下匝道、变道超车。
而你付出的,只是16.38万的起售价。
吉利疯了吗?
不。是领克把底牌亮出来了。
SEA浩瀚架构的红利,终于开始反哺主流市场了。
以前,我们总说智能电动车贵。
贵在电池。贵在芯片。贵在激光雷达。
可现在,领克用一台Z20告诉你——这些成本,可以被重构。
智能电四驱,不是噱头。
它意味着前后轴动力毫秒级分配。
雪地起步。湿滑弯道。交叉轴脱困。
你不需要懂技术。你只需要知道——它比两驱车更稳。更安全。更从容。
尤其是在南方的雨季,或是北方的冬天。
四驱,是底线。是保障。
而领克,把它做成了标配。
激光雷达呢?
有人说:现在城市NOA还不成熟,要它干嘛?
可领克想得更远。
硬件预埋。软件迭代。
今天你不用,不代表明天不需要。
三年后,当城市自动驾驶普及,你的车还在原地踏步。
而Z20,已经能自己找车位、自己泊车、自己接你下班。
这是时间差。是前瞻性。
是领克给用户的一张“未来门票”。
更别提它的设计。
无框车门。溜背造型。主动式进气格栅。
风阻系数低至0.25。
这不仅是好看。更是续航的保障。
每降低0.01的风阻,都能换来实实在在的续航提升。
而在内饰上,领克也没含糊。
14.6英寸中控大屏。窄边框设计。视觉冲击拉满。
LYNK OS N系统。丝滑流畅。
高通骁龙8155芯片打底。三年不卡顿,不是口号。
座椅用的是Nappa真皮。
对。你没看错。Nappa。
通常这只会出现在40万+的车上。
可它出现在了Z20的座舱里。
还有哈曼卡顿音响。14个扬声器。
低音浑厚。高音通透。
开车不再是通勤。
是移动的音乐厅。
是情绪的出口。
是独处的仪式感。
动力呢?
零百加速5.3秒。
5.3秒。
什么概念?
一脚油门下去,推背感像潮水般涌来。
城市路口,你永远第一个冲出去。
高速超车,干脆利落。
这不是家用车的温吞水。
这是轿跑级的爆发力。
而它的续航——702公里(CLTC)。
够用吗?
日常通勤一周一充。
跨城出行,中途几乎不用补能。
加上800V高压平台,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200公里。
充电桩前的等待焦虑,被大大缓解。
你说,这车是不是有点太“满”了?
配置堆得太高。价格压得太低。
像不像一场“自杀式”进攻?
不。
这是领克的“降维打击”。
它背后,是吉利集团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
自研电驱。自研电池管理系统。自建智能驾驶团队。
每一个环节都在降本增效。
而Z20,是成果的集中爆发。
它不只是一台车。
它是领克对“智能平权”的宣言。
智能,不该是少数人的奢侈品。
四驱,不该是高配的专属玩具。
激光雷达,不该是未来的入场券。
它,就该是标配。
就该是每一个普通消费者,踮踮脚就能拿到的东西。
所以,领克这次真的掀桌子了吗?
是的。
而且掀得干脆利落。
没有预告。没有预热。
直接亮出底牌。
16.38万起。
全系智能电四驱。
全系激光雷达。
这三样东西组合在一起,已经不是“性价比”能形容的了。
这是“价值重构”。
是对市场规则的重新定义。
你会买吗?
也许你会犹豫。
毕竟,新事物总让人不安。
但十年后回看,2024年的这场发布,或许正是中国智能电动车普及的分水岭。
一台车,让所有人明白——
真正的智能,本该如此。
真正的豪华,本该触手可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