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汽车近日高调推出“大电池增程”方案,单次充电续航可突破千公里,以技术升级重振销量。
表面看,大电池无疑是新能源车市场的硬通货,里程焦虑被直接砍掉一半,用户体验提升显著。然而,这一策略能否让智己“翻身”?
长续航的确能带来话题度和竞争力,但市场早已进入多元化竞争阶段。比亚迪、特斯拉、小鹏等早在续航和充电速度上形成了成熟方案,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不仅看数据,更看品牌、价格、服务和智能化体验。单靠“大电池”并不能解决智己此前在渠道覆盖、品牌认知度和售后网络上的短板。
更高容量意味着更重的车身、更高的生产成本和售价压力。若定价过高,容易与豪华新能源阵营正面冲突;若定价过低,则可能压缩利润空间,形成“销量没起、亏损加剧”的局面。
城市通勤用户对千公里续航并无刚需,而长途用户更看重高速充电效率和沿途补能便利性,单纯增加电池容量未必能显著提升实际体验。
智己大电池增程是加分项,真正的突围,需要在品牌建设、智能化体验、服务体系和成本控制上全面发力,否则,千公里续航可能只是“纸面辉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