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Y的红利快被特斯拉吃完了

点击关注不迷路

Model Y的红利快被特斯拉吃完了-有驾

五年前,谁要是提着特斯拉的购物袋走进咖啡厅,绝对能收获满屋羡慕的目光;

如今,同样的场景,旁人可能只会瞥一眼,然后低头继续研究手机里的小米SU7测评视频。

这不是危言耸听:特斯拉的“神坛”正在松动,而Model Y这道曾让它稳坐钓鱼台的“硬菜”,如今成了新势力们围攻的活靶子。

一、销量数据藏不住了:特斯拉的“感冒”比想象中严重

先看一组扎心数字: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中国零售销量13.4万辆,同比仅增长1.7%;

同期新能源车市场整体暴涨47.1%,卖出了307.5万辆。

换句话说,特斯拉不是在退步,而是被所有人甩开了身位。

更夸张的是“上险量”:这是衡量真实销量的核心指标。

最近一周,特斯拉中国上险量只有3070辆,其中Model Y仅1290辆。

什么概念?隔壁蔚来、理想随便一场发布会,第二天都能卖出这个数。

有车主调侃:“去商场看特斯拉展车,销售热情得像在菜市场吆喝。”

曾经的Model Y是什么地位?2021年刚国产时,加价排队都抢不到,黄牛靠倒卖订单月入十万。

如今呢?上海某门店销售小陈吐槽:“试驾车天天停在车库吃灰,两个月没开过单了。”

二、国产车的“围剿”:特斯拉技术护城河不再那么深了

特斯拉曾靠“科技极客”人设圈粉无数:一块大屏、OTA升级、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但现在,这套玩法早被中国车企摸透甚至反超。

1. 内饰:特斯拉是“毛坯房”,国产车是“精装房”

90后杭州姑娘韩宁的购车经历很有代表性。她原本冲着Model Y的“极简风”去,结果一坐进车里愣住了:

黑白塑料内饰、没有液晶仪表、座椅连 个通风按摩都没有。

“这哪是科技感?明明是廉价感!”

转身试驾比亚迪汉,Nappa真皮座椅、20向电动调节、香氛系统一应俱全,售价还便宜5万。

2. 智能驾驶:特斯拉收费高,国产车“白送”

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在中国卖6.4万元,而小鹏XNGP、华为ADS 3.0直接标配免费。

更狠的是小米SU7——不仅智驾免费,还能用“召唤模式”自动从地库开到你面前。

年轻消费者算盘一打:多花6万买个软件?不如省下来买两部iPhone。

3. 产品迭代:特斯拉“挤牙膏”,国产车“周周OTA”

特斯拉车主论坛里,最近最火的帖子是:“买了三个月,一次大更新都没等到。”

反观问界、小鹏,真能实现“月月OTA”,甚至推出“游戏模式”“KTV包厢”等花式功能。

有车主自嘲:“特斯拉的更新,修的都是空调出风口的小bug。”

三、马斯克的“分心”:从造车到“造梦”,特斯拉成了“副业”

特斯拉的问题,本质是马斯克的注意力转移了。

1. 火箭和AI才是真爱

马斯克最近公开说:“自动驾驶会在2026年改变特斯拉的盈利模式。”但消费者要的是“现在能摸到的实惠”。

更尴尬的是,他一边喊着“AI时代来临”,一边在推特上发争议言论,甚至被欧洲车主吐槽:

“开特斯拉像戴MAGA红帽子。”

2. 中国市场的“傲慢”

特斯拉上海工厂能生产全球最便宜的Model Y,却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反应迟钝。

当比亚迪推出“电比油低”的荣耀版,当小米SU7用智能座舱吊打Model 3时,特斯拉还在靠5年0息贷款刺激销量。

有分析师直言:“特斯拉把中国当‘提款机’,却不愿投入真金白银做本土化创新。”

四、Model Y的“平替”来了:15万就能买到“特斯拉体验”

特斯拉的杀手锏一直是“品牌溢价”:

Model Y起售价29万,但国产车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

1. 丰田bZ5:半价Model Y?

丰田最近推出的bZ5直接对标Model Y,售价却只要15万起。

虽然续航和智能稍逊,但九气囊、L2级辅助驾驶全系标配。

有车主评价:“花一半钱买个大厂品质,何乐不为?”

2. 比亚迪元PLUS:全球销冠的秘密

比亚迪元PLUS在欧洲卖爆,靠的是“油电同价”策略。20万落地顶配,续航500公里,支持快充。

更绝的是,比亚迪把4S店开进了菜市场:大爷大妈买完菜,顺手就能试驾。

3. 小米SU7:年轻人的第一台“社交货币”

小米SU7上市即月销2万,秘诀是“生态联动”。手机、手表、耳机全系互联,甚至能用AR眼镜开车门。

有00后车主说:“开小米SU7去露营,朋友全掏出手机拍照,比特斯拉还拉风。”

五、特斯拉的“救命稻草”:平价Model Y和Cybercab

特斯拉并非无牌可打。

1. 更便宜的Model Y来了?

据内部消息,特斯拉正在开发一款“精简版Model Y”,通过减少冗余配置降低成本。

但业内人士泼冷水:“如果只是减配不减质,消费者未必买账。当年Model 3‘丐版’就失败过。”

2. Cybercab自动驾驶:画饼还是真本事?

马斯克豪言2026年自动驾驶将“改变公司命运”,但目前Cybercab还在实验室里“打磨棱角”。

反观华为、小鹏,已经在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上跑马圈地。

有投资人吐槽:“特斯拉的饼画了十年,别人都吃到肉了。”

六、特斯拉还能翻盘吗?三个关键变量

1. 能不能放下身段打价格战

特斯拉的毛利率高达25%,而比亚迪只有15%。

如果特斯拉主动降价5万,Model Y杀到24万,市场立马会血流成河。但问题是:马斯克愿不愿意牺牲利润保份额?

2. 能不能讲出新故事

消费者要的不只是“电动爹”,而是“科技伙伴”。如果特斯拉能推出AR座舱、机器人管家等黑科技,或许还能重拾粉丝。

但眼下,它的软件生态连B站、抖音都没接入,用户体验落后国产车至少两年。

3. 中国政策环境的变化

最近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特斯拉上海工厂出口欧洲的路被堵住一半。

如果马斯克再在推特上乱说话,不排除中国市场也会“秋后算账”。

结语:电动车江湖已变天,特斯拉不再是“答案”

五年前,特斯拉是新能源车的代名词;如今,它成了众多选择中的一个。

这不是某个企业的失败,而是中国制造业集体崛起的必然:

我们既能造出白菜价的五菱宏光MINI EV,也能做出比肩BBA的蔚来ET7。

Model Y的红利吃完了?不,是整个行业的红利刚开始。

当比亚迪、小米、华为们把“智能电动车”变成“移动智能空间”,特斯拉若还停留在“大屏+加速”的老剧本里,迟早会成为自己的“平替”。

毕竟,时代抛弃你时,连再见都不会说。

(全文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