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上个月在长沙买菜,可能还真有人路过中级人民法院时随口说一句:“你听说没?Jeep那公司破产了。”没错,广汽菲克,那个曾经靠一台指南者“打天下”的国产Jeep,真的凉了。
长沙中院一锤定音,这家曾让广汽集团寄予厚望的合资企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最讽刺的是,它并不是悄无声息地死去,而是在扔下几十亿资金后、挣扎多年,终于撑不住了。
作为一个开过指南者、还差点入手自由光的人,我得说一句公道话:Jeep的衰败,不是因为产品不行,而是自己把自己玩废了。
🌪 一口气砸40亿,换来个“空壳子”
2021年,广汽菲克还在融资、喊口号,说要逆势重生。当时广汽集团给它注资超30亿,再加上地方政策支持、工厂转型,总投资接近40亿。这是什么概念?按照当年新能源车的速度,这钱能扶持三个“哪吒”出来。
可惜,钱砸下去了,产品却没跟上。
指南者、自由侠、自由光这一套“美式SUV三件套”,原本确实有市场——2015年那会儿,Jeep国产销量破20万辆,风头一度盖过了日产、本田。可你能想象吗?从2017年之后,它们几乎没怎么大改款,设计、动力、配置统统“原地踏步”。
当新能源车把激光雷达、800V快充、自动泊车整得飞起时,Jeep还在用2.4L+9AT那套动力总成撑门面,说白了,像是大家都在用智能手机了,它还在用翻盖机。
🤦♂️是天灾?还是人祸?
有观点说,是中美关系让Jeep进退两难。也有人怪广汽没尽到责任。可站在一个车主角度来看,我觉得这不是天灾,更不是政策问题,而是压根没搞明白消费者到底想要什么。
拿自由光举个例子,我2019年去试驾过,当时对它还挺期待。外形有点野性,内饰看着也算精致。但开上去的那一刻我就劝退了——油门响应迟钝,变速箱顿挫感明显,关键是内饰一堆“塑料感”强的按键,完全不像20万级的车。
而更致命的是售后。广汽菲克的4S店服务口碑一直很差,配件贵、等待时间长、解决问题不积极。我一个朋友买了自由侠,等个刹车片都要两周,简直无语。
你说现在是卷技术、卷服务、卷智能的时代,Jeep靠什么立足?
🧊合资车的“滑铁卢”,广汽不是第一次翻车
广汽集团不是第一次合资失败。之前还有广汽三菱、广汽讴歌,也都相继退出历史舞台。
是不是广汽“带不动”?也不能这么说,广汽本田、广汽丰田日子还挺滋润。但说到底,这些失败的合资品牌都有一个共性:把中国市场当“提款机”,不给资源、不做本土化、不做创新。
Jeep的问题也一样。全球设计、美国思维、本地执行,一层一层的延迟和妥协,最后就是产品不接地气,定价又不合理,活活劝退一大批潜在用户。
⚡新能源冲击只是导火索,不是根源
有些人会说,Jeep是被新能源卷死的。可别忘了,早在新能源崛起之前,它的销量就已经开始下滑了。
真正的问题是——它没想清楚自己的定位。
你说它硬派吧,没牧马人那种纯粹;你说它城市SUV吧,比不过CR-V、RAV4、Model Y这种智能化强、油耗低、空间大的对手。
这就像一个穿皮夹克的老大哥,走进一个穿卫衣、玩滑板的年轻人聚会场,自己还以为很酷,其实早被淘汰了。
🚗写在最后:Jeep不是不行,是不懂“变通”
Jeep品牌本身还是有情怀、有底子的。牧马人在越野圈依旧是图腾级别的存在。但你拿越野基因去做城市SUV,还非得用上一套老旧技术和高高在上的品牌溢价,注定走不长远。
国产Jeep的失败,不是车不好,而是没找到自己在新时代下的位置。错过了智能化、错过了电动化、错过了用户体验升级,最后只能被市场无情淘汰。
这事儿怪不得谁,合资时代的“最后一课”,可能就是教会我们——没有人能靠老本吃一辈子,尤其是在中国车市这张桌子上。
如果你也差点买了Jeep,不妨留言聊聊:你当时为啥看上它?后来又是为什么没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