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察了一下,那些张口就是增程式用油发电,再用电驱动车辆是“脱裤子放屁”的,认知程度都不高,学习初中物理的时候上课总溜号,高中物理没有机会深造,才会说出这样的言论。
连能量守恒需要在孤立的系统里面才能成立这一点,都一知半解的话, 就没有必要跟他们聊多么深刻的物理知识了。
内燃机的热效率一直是一个问题,从上世纪60年代,达到了30%左右的热效率,此后的60多年,无数工程师和车企努力,也不过将这个数字提升了10%,而到如今,内燃机的热效率已经接近瓶颈,很难再去提高了。
而更尴尬的是,这还是实验室数据,实际在市区行驶,热效率能有20%就不错了,拥堵情况下还不到10%。一款燃油车,假设高速开六七升油百公里,市区拥堵情况下能达到15升甚至20升。而市区路段,正是大多数人最常跑的路况。而如今的电机,效率一般都在95%以上,甚至高达97%,而且电机的传递效率非常稳定,受到负载、温度的影响较小。
内燃机大多数时候并不适合直驱,所以必须要变速箱来缓解扭矩、效率问题,但是依然是治标不治本,而变速箱再次导致内燃机本来就不高的热效率,再一次被稀释,所以,从燃油车发展至今,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是一对CP,由此还诞生出了CVT、DCT、AT三种自动变速箱的形式,关于它们优劣的讨论,一直持续至今。
但是为什么,这么多的新能源汽车,比如说插混,增程式,还是需要一台内燃机呢?
因为电车什么都好,就是电池垃圾。油车什么都差,就是油箱牛逼。也可以反过来说,电车的牛逼之处就是在电机,而燃油车拖后腿的地方,则是在发动机。
至今为止,人类还是找不到一种,比汽油更合适,能量更高的能用在汽车上的能源,汽油的能量密度约为44,000 kJ/kg,按体积计算每升汽油约含32,560至34,320 kJ能量,相当于9.04至9.53千瓦时电能。而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太低了,特别是当下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纯电动车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一般在140-180Wh/kg之间,简单算下,就知道双方的差距有多大。另外一方面,双方补充能量的速度,依然差距很大,一个3分钟,一个30分钟以上。
等到固态电池问世之后,或许可以弥补一下双方的差距,但是固态电池的量产依然遥遥无期,所以在当下这个阶段,增程式和插混车型才会兴起,成为过渡期的一个折中选择。
所以,燃油党们也别尬吹内燃机了,真的和内燃机关系不大,主要是汽油这种能源形式太牛了。要不说石油能关系到经济命脉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