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的浪潮下,奥迪依托PPE豪华纯电平台,推出了一款不一样的纯电车型——奥迪Q6L e-tron。这车不仅拥有德系驾控基因,而且还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尝试以“德系底盘+中国智能”的组合来应对市场竞争。不久前,大头刚刚试驾了这台奥迪Q6L e-tron,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其综合表现,是否值得入手?
设计突破传统,兼顾实用
首先,奥迪Q6L e-tron针对外观进行了革新。例如前脸采用了封闭式点阵中网,配备分体式大灯。其中,上方为三段式动态日行灯,下方则集成激光雷达;同时配合发光Logo与主动散热格栅,整体科技感要强于其他传统的奥迪车型。
其次,奥迪Q6L e-tron的轴距相比海外版进行了加长,整体达到了2995mm;同时搭配Sportback的溜背版造型,看起来更加动感;而车侧配备的半隐藏门把手,既平衡了风阻,也提升了便利。
最后,奥迪Q6L e-tron的车尾还采用时下流行的贯穿式尾灯设计,并且整体由360个三角形光源组成,支持图案交互。值得一提的是,刹车灯集成到了尾翼处,夜晚点亮后辨识度很高。
除此之外,新车还对车身细节方面进行了优化。例如充电口分置两侧,其中快充在主驾一侧,慢充在副驾一侧;而且保护盖与盖板也采用了一体设计,避免遗失;不过要说一下的是,虽然前备箱容积达到64L,能够日常使用,但是仅支持机械开启,操作起来有些繁琐。
座舱智能进阶,空间舒适
走进车内,奥迪Q6L e-tron中控台上配备了11.9英寸仪表+14.5英寸中控曲面联屏,搭配了88英寸AR-HUD,同时副驾还新增10.9英寸娱乐屏,整体感觉科技感十足;除此之外,车机系统采用了卡片式UI设计,学习成本比较低;同时语音控制比较精准,支持“可见即可说”和多指令联动,例如指着车窗说“打开这个”,轻松打开车窗。只不过在试驾中,车机系统里的内置地图精度表现一般,但是好在支持双屏分显,使用起来还是比较便利的。
除此之外,车内多处设计还凸显人性化。例如,中央扶手区集成了无线充电、Type-C接口及杯架等功能与配置,储物空间挖掘比较充分。同时搭配的B&O音响和分区氛围灯,可以进一步提升豪华感;天窗带电动遮阳帘,运动座椅海绵加厚18mm,后排坐垫加长16mm,并且地台全平,乘坐的舒适性还是不错的。不过溜背造型压缩了后排的头部空间,170cm身高坐进去,只有约有1拳余量,对于高个子人群可能不太友好。
德系驾控与智驾协同
作为奥迪Q6L e-tron另外一大亮点,搭载华为乾崑ADS的表现也让人惊喜。不仅拥有2个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以及13个摄像头等硬件配置,而且驾驶辅助能力也能实现华为ADS约75%的能力。在实际体验上,它的人机共驾过渡自然,弯道逻辑清晰,可以轻松避让加塞车辆;并且仪表还可以实时显示智驾状态,安全监控严格,整体的智驾协同,做的很不错。
除此之外,奥迪Q6L e-tron的机械素质也是亮点十足。配备的后驱单电机+800V平台,最大功率达到205kW,峰值扭矩则有460N·m,官方百公里加速6.3秒,CLTC工况续航765km。在试驾过程中,其加速/制动表现线性,转向灵活;同时能量回收强度可调,并且支持完全关闭,这对于开惯了油车用户是比较容易适应的。
与此同时,奥迪Q6L e-tron还搭配前后五连杆悬架,整体滤震表现优秀,能够兼顾了公路舒适性与弯道的支撑性。不过A柱较粗,对侧向视野有一定影响,同时后排没有使用双层玻璃,高速风噪比较明显。
大头观点与建议
总的来说,大头觉得,奥迪Q6L e-tron凭借其德系驾控基因、本土化智能升级以及空间舒适优化等核心竞争力,是能够满足那些既要追求豪华品牌质感、重视底盘调校与驾驶反馈,同时也想要成熟智驾功能的消费群体。
除此之外,我们也能看到,对于传统豪华品牌的转型,奥迪Q6L e-tron选择了以自身机械功底为基石,嫁接中国智能技术的这一路径,采用了“德系底盘+中式大脑”的模式,是能够规避其在智驾层面与新势力们之间的差距的。如果未来持续深化本土合作,那么传统豪华品牌在新能源赛道竞争力依旧不错。
通过试驾这台奥迪Q6L e-tron,大头觉得,它或许不是我开过的最激进的电车,但却是豪华阵营中少有能同时让“驾驶者愉悦”和“科技党满意”的平衡之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到4S店试驾体验一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