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如山倒,大运重卡从一直位列前十到发生财务危机只是一夜之间的事。这个干翻了不少看上去挺强品牌的后起之秀是如何一下就倒下的呢?
原因之一是靠模仿的本质属性不曾变,十多年下来,除了老总一个人,其他人还被行业知晓吗?这一点大运重卡倒是应该学一学三一重卡,用工程师的名字给车型命名,一来是对工程师的奖励,二来也是向外界证明自己有自主研发、正向研发的投入,大运重卡输就输在了模仿上,看一看市面上那些靠模仿的企业,哪有一个成器的呢?
原因之二是民营企业的短板,试问,排在前面的那些企业真就比大运重卡强吗?也不一定,只是背后有不能让它倒闭的力量罢了,不管是为了地方税收还是为了就业稳定,总之这些企业经营得再烂也倒闭不了,这对于大运重卡这样的民企来说确实有些不公平。如果卡车市场完全放开自由竞争,那些所谓的央企、国企也不一定就能干得过大运重卡。
原因之三是后期的战略失误,这一战略就是新能源。讲真,大运重卡做新能源并不晚,但怎奈没有借机彻底转型,这边想要那边也想要,结果是到最后什么都没干好,浪费了新能源卡车的大好机会也就意味着大运重卡已经没有其他资本可以和其他车企抗衡了。
原因之四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和上汽红岩的垮掉一样,人不行。看看卡车市场的跳槽吧,新势力大都从江淮、三一这些企业挖人,大运重卡出来的人才非常少,没有人,怎么可能在如此残酷的战场上取胜呢?
大运重卡的诞生正赶上卡车市场的黄金十年好似用掉了它所有的运气,大运重卡是卡车市场上典型的虎头蛇尾案例,当一个民企能把北奔等企业挤出前十,曾经的它也被寄予厚望。怎奈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大运没有破釜沉舟,假如早些年它尽快转型到新能源,如今的新能源卡车市场恐怕也早有大运的名号了。缺资金,或者是缺背景,又或是缺人才,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缺一把手果断下决策的魄力,或者说缺长期主义,这就是我国卡车市场缺百年品牌的原因所在。大运重卡的“倒下”只是卡车市场的一个缩影,其他车企大多数也都和大运一样,艰难地存活着,谁又知道下一个轰然倒下去的会是谁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