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平凡的早晨一推车门,车路上的尘土还没扫干净,就能感受到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
最近我在摩博会现场看到一台X-Cape1200,站旁边的销售说:你看这身材,直截了当就是要硬派越野的味,价格又很香。他说的香,我其实心里估算了一下,定价65980元(这段先按下不表,实际能便宜点),对应的配置和动力,感觉挺值的。
我试过几款同级别车型,尤其是一些进口大排量,如宝马的F850GS或者称得上有范儿的川崎Vulcan,折合人民币可能都得十万上下。X-Cape1200凭借自主品牌的价格布局,真摊在一块儿,还是挺有冲击力的。
现在说到这,我忽然想到,国产品牌在高端装备上越做越硬了。别说机械硬件,安全辅助硬件也是快跑滑坡。X-Cape1200满配带的毫米波雷达、弯道ABS、智能TCS,像个气场全开的战士。我怀疑,有几家能用得出这个配置?可能只有少部分国际品牌能做到的程度,但这次摩托莫里尼似乎也在这条路上敢拼一把。
你们不会奇怪,为什么我会觉得一辆大排量ADV还敢全配到这个价位?供应链的压力挺大。大厂跟零部件厂之间的博弈,你懂的。比方说,Brembo的刹车卡钳,虽然比国产的贵一倍,但效果差不了多少。KYB的减震,就像你买菜,不光要看大小,也得看调校水平——国产的调校在这个级别其实也能做到,但多一道流程,钱就得多花。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注意到这款车的发动机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1187cc,V型双缸。 听起来像个重磅好消息,但我心里又掐指算了下,估计最大功率95kw,扭矩106Nm。这动力在山地越野时,能带来多快的反应?用我那经验,大概几秒钟就能到你想要的速度了吧。虽是体感(样本小),但这么一大块腹肌在手,感觉差不多能拉开跟其他硬派ADV的差距。
但谈到硬件细节,我得说,真是一分钱一分货,Brembo的径向四活塞刹车、KYB调节式减震,这些都是私家秘方。你要是在平坦的公路上,那一速都可以忽略不计,但到整备越野地带,这些配置才像朋友似的,能帮你躲过一个个危险。
坦白讲——我是不是把炒作吹高了?这款X-Cape1200虽然硬件配置看上去很用心,但我还是觉得它的用料、调校,也许还有待市场验证。毕竟,这是自主品牌首次在高端排量硬派ADV上啃硬骨头,还要看后续的市场反应。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自主研发的发动机, rispetto 进口的类似配置,差距到底在哪里?我觉得不仅仅是配件的差异,更在于调校和耐久度。换句话说,靠拼硬件,只是一方面,真正的战斗还是在长跑——我不敢用全部到位这词,但每一步都得走得稳。
来,问一下,磨合期后这台发动机的表现会不会打折扣?这是我一直琢磨的问题。国产动力平台的寿命其实不是问题,但是否能保持最佳状态才更关乎长远。
说白了,摩托莫里尼这次算是真正赌了一把,开启自主排量大展,既是炸锅的尝试,也是自我认定的宣言。保护伞之外,是不是也藏着压力?我也在想。
(这段先按下不表)突然想起,上一辆试过的车,仪表的UI设计其实挺复杂——很多功能微调还得翻半天说明书。X-Cape1200的大彩屏倒是直观,界面响应也快得让我意外。
我还想问,价格这么香,是不是意味着它的利润空间其实挺薄的?你知道的,模仿苹果的策略,成本越压越低,能真正做好车的,难。
还有一点,硬派越野车的离地间隙——我看配置,应该在250mm以上,算普通中的硬核了吧。可这是不是也意味着油耗(这段再不提,真要被喷油老虎)会不会偏高?估算下来,百公里油耗在6-8升左右(体感/估算,不太确定),算是合理范围。
你说,未来这个市场是不是足够大?自主品牌能不能像高端特地那样,花时间雕琢硬派精神?我听销售说:你要的品质感,有天都能追得上那个老外。我笑了,心里暗想,谁知道呢,我倒是更关心车怎么用得顺手。
对了,刚才看到一位老修理工,偷偷跟我说过一句:这快排挺怪的,惯了线控,现在想用电子挡,得练。
我真没细想过,这个直接电控的变速系统,和传统的拨片,有多大区别?似乎上手难度又增加了一点点,但好像也不至于,归根结底还是个换挡的问题。
说到我有个小猜测,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想多了——也许这些硬核配置,背后其实还是品牌想借技术感唬一下市场。只是,都用上了自主发动机,手里的刀剑是不是也更亮一点了?但这笔帐,能算得明白吗?
这车背后那块无声的压缩空气,是不是在暗示:未来摩托莫里尼,会不会真的在技术投放上再下血本?还是只是停留在走量的阶段铺垫?里面的秘诀,只有时间能告诉我。
突然站在路边,看着那台硬汉似的摩托车,心里还在琢磨。有时候,大排量的力量带给人的,或许不只是速度,而是一种我还能的感觉。你说,这个细节,够触摸到心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