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都2024年了,还有“年赚4200亿、出口114万辆”这种让人咋舌的数据,还不是比亚迪、也不是吉利,而是那个曾经大家口中的“修车排队”,现在却敢拍着胸脯叫板内外市场的奇瑞?奇瑞要上市了,这事是真事,分量是真沉。你要是混资本圈的,这几年中国车圈的IPO给你的感受就一个字:卷。新势力一个个刚来就敢吹牛市值,传统大佬进阶也迅猛。但低头看,居然奇瑞还没上市,这不有点离谱么?
能不能想过,奇瑞算一算,从生下来(说的是1997年)到今天,做了27年实打实的活,不光没“掉队”,还在出口这个大方向上,成了个“闷声发大财”的典型。而这上市的事,人家也是从2004年就磨刀霍霍地准备,没想到道道都卡壳,换哪家公司,一碰六次板,早就自闭了。为啥奇瑞偏要咬牙活下来,还越活越有精神?
这事不能光说他们想上市多艰难,更多得问问,中国这个自主品牌出头有多难?奇瑞拼了21年才走到临门一脚,到上市就差下最后一个楼梯。有人问,这有什么好激动的,不就是个上市吗?我倒觉得,每一个咬着牙、熬过世道不好的企业,上市其实就是对过往所有苦难的盖章认可。你说你销量、营收都全球顶了,一直没上市,这本身就是对市场最大的讽刺。
话说回来,奇瑞的故事,到底有啥值得给大家提提?这不光是个IPO大新闻。背后折射的,是中国制造业“韧劲”,还有对市场前景十几年的理解力。有多少自主品牌企业,扛不了亏损、融资,都会想着早早把股市门票拿到、套现一波走人。但奇瑞不一样,你看它咋过的这21年?不是上市失败就沉寂,而是一次次“失败”里越做越好,销量一过260万辆,利润也直线拉升,做出口,直接干翻全场。
说个最现实的,2023年中国整车出口641万辆,奇瑞自己干了五分之一。别觉得这是巧合,奇瑞已经连续22年中国品牌出口老大,是第一家出口破500万辆的自主品牌。光看体量,不浮夸地说,奇瑞是中国汽车界那种“别人不注意,自己却憋大招”的黑马。
那问题就来了,为啥是奇瑞?为啥不是长安、吉利或者其他后来更会营销的新势力?我觉得,这里面有个容易被忽视的事,就是奇瑞特别知道自己是谁。你要是在零几年买过车肯定记得,“汽车=高大上=合资”。但奇瑞偏要反着来,出QQ,直接降维打击,10万以内能买到自己的代步车,那会儿谁信?奇瑞QQ成了“国民神车”,后面直接带活了自主品牌的底气:造自己的车,不用怕“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所以奇瑞的路径,就是“把普通人用得起的好车做出来”,把门槛踩到底。
更欢喜的是,当年人家在中国市场厮杀的同时,奇瑞打定主意“走出去”,在外面大卖特卖,该拿的数据都拿了。其实你翻翻中国加入WTO以后,各行业谁能最快把东西卖到国外?还真是汽车,但能坚持到今天的、出口量还一路冲上的,几乎就只剩奇瑞。有人拿比亚迪举例,说比亚迪锂电池技术猛、吉利海外并购能力强,这当然是大势所趋。但奇瑞的思路一直很清晰,中国汽车就是要去全球市场啃硬骨头,跑市场、适应本地口味、快速反应,有血有肉的群众路线。
那,奇瑞低调背后靠的是啥?无非三点:技术、坚韧、肯花时间打基础。你不琢磨技术、只想讲故事、玩资本套现,怎么可能有现如今的规模?比亚迪可以说动力电池做到极致,吉利能靠收购沃尔沃吃世界,但你别忽略,奇瑞这些年主打“技术流”+“全球化”,不是一天两天堆出来的业绩。你一台台出口汽车,不光车便宜可靠,还能耍出CIASI碰撞高分、发动机三缸技术、世界权威节油奖之类的成绩出来,这才让中国车踏实地站稳了脚跟。
当然,话说回来,奇瑞也不是没有问题。质量口碑不是一天就建立,早些年“修车排队”“品控堪忧”这些顺口溜不是空穴来风。公司治理层面,加班文化那事也不是段子,动不动被曝光出某部门半夜加班,甚至写进企业要求,说什么“奋斗者必须周六上班”,去年还为此公开道歉。这其实说明,奇瑞虽然撑起了规模,但内部管理还真有提升空间。大企业嘛,走在路上还总得挨骂,尤其一到上市节点,各种毛病更容易被放大。谁想干世界级企业,哪有一帆风顺的?
但说到底,真正厉害的企业,无论经历啥波折,都会在合适的节点反弹,这也符合中国企业家最擅长的“跌而不倒再爬起”。奇瑞自己也明白,如果只是原地“卖便宜车”,最终会丧失溢价和品牌号召力,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猛冲中高端市场,搞高质量发展、加大研发投入,与华为鸿蒙智行联合推新品牌,把和自己竞争的技术早早捂在袖子里,不再卖“价廉物美”一招鲜。公司财报也是真吓人,收入三年暴涨,还带动净利润稳稳提升,能上世界500强,说明这架车子不是光靠“出货量”,连利润也能盘活。
这里想让大家思考的事还远不止上市。如果奇瑞这次上市真成了,接下来中国汽车产业的格局会不会变?资本会不会主动涌向有真实制造功底的企业?那些只会造PPT、烧钱讲概念的新势力还会有多少上升空间?还是说,市场会慢慢回归本源,去崇尚那种一招一式苦功夫、十年磨一剑、有全球化能力的企业?
其实这些都不用过度担心。中国压根儿不缺资本、也不缺想象力,缺的是把故事讲完还能真赚钱、真出成绩的企业。奇瑞的价值就在于,给年轻人、给普通消费者,甚至给外企一种全新认知——“咱们造的车,不比谁差!”而上市只是兑现这个故事的第一步。资本来了,钱不是拿来烧,而是花到技术、研发、国际市场本地化服务里去,这对于中国车市里所有还在努力的自主品牌企业,绝对是个看得见的正反馈。
最后,该上市的终究会上市,真正能走出去的,迟早都会被全球市场看见。我们每个人买车、出行,越来越能感受到,地球上的“国产车”早不是过去的“低价凑合”,而是技术和性价比都有了国际范儿。奇瑞这帮人熬了21年,不仅IPO,关键是在一线销路上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这背后透露的信号是,只要你能给消费者最靠谱的产品,哪怕一路磕磕绊绊,最终依然能爆发。
奇瑞这20多年就做对了三件事:埋头造车、坚定出海、不断升级。不飙高价、不吹牛皮,每一步都先跑通自家赛道。这种脚踏实地的方式,放到全世界都是稀缺。资本市场新故事年年有,但能用真本事讲得下去的,不多。今晚无论再怎么热闹,中国车市能有这么一家公司,事实上已证明了,每一分努力都值得被历史记住。
上市只是新战役的起点,一切都刚开始。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