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曾经被调侃“埋头造车不会营销”的奇瑞,如今竟成了车市收割机? 9月单月销量28.0469万辆,同比增长14.7%,前三季度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创下27年来“最快破200万”纪录。
惊人的是,新能源车型狂卖9.16万辆,海外出口13.76万辆,平均每25秒就有一辆奇瑞车驶向全球。 这组数字背后,是一场从技术储备到市场策略的全面爆发。
新能源:55.4%增速背后的“多条腿走路”哲学
当其他车企押注单一技术路线时,奇瑞选择了“混动、增程、纯电、氢能”四线并行。 这种策略在9月显现威力:新能源销量同比猛增55.4%,其中混动车型成为家庭用户的首选。
例如风云A9L上市首月交付量破万,直接跻身中大型插混轿车销冠;捷途山海L7 PLUS凭借“旅行小房车”定位,首月订单接近万辆。 奇瑞的新能源阵营仍存隐忧,iCAR、智界等新品牌尚未诞生月销过万的单一爆款,产品矩阵的厚度仍需时间打磨。
海外市场:每4辆中国出口车就有1辆是奇瑞
“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奇瑞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9月出口13.76万辆,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 在巴西,瑞虎8成为总统座驾;在意大利,奇瑞车型频繁现身街头;俄罗斯和中东市场,多款车型月销超5000辆,甚至压过本土品牌。
关键的是,奇瑞早已跳出低价竞争,在海外主打中高端市场。 欧洲市场前三季度销量14.5万台,同比增长2倍以上,成为全球化战略的高地。
多品牌团战:从5万到30万,8款车月销破万
奇瑞的销量支柱并非依赖单一品牌。 主品牌奇瑞9月贡献16.96万辆,占比超六成,瑞虎8系列、艾瑞泽8等燃油车仍是基本盘;捷途品牌以5.66万辆聚焦“旅行+”细分市场;星途品牌虽定位高端,1.08万辆的月销显示其仍需爆款车型突破。
刚独立的风云品牌仅凭风云A9L一款车月销过万,而iCAR和智界两个新品牌合计销量不足2万辆,产品线单薄的问题凸显。 这种全价位覆盖的策略,让奇瑞在激烈竞争中实现了“多点开花”。
资本与研发:港股上市与5%营收投入技术的双重加持
9月25日,奇瑞汽车登陆港交所,成为2025年迄今港股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资本市场的认可背后是长期技术投入的兑现,奇瑞每年将营收的5%投入研发,从鲲鹏超能混动C-DM系统到猎鹰智能驾驶平台,技术成果密集转化为产品力。 值得注意的是,奇瑞的库存健康度较高,经销商无需压库,消费者无需等待降价,形成良性循环。
争议与挑战:新能源爆款缺失与头部对手的差距
尽管增速迅猛,奇瑞与行业头部玩家仍有差距。 比亚迪9月新能源销量逼近40万辆,吉利新能源渗透率已达60.5%。
奇瑞新能源车型虽多,缺乏类似比亚迪海豚、吉利银河系列的“现象级爆款”。 星途品牌多年耕耘未能突破高端市场天花板,山海系列SUV表现平淡,这些短板在存量竞争时代愈发明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