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陵代理副课长到高管核心,叶沛27年逆袭长安汽车高层记

叶沛才刚坐上长安汽车常务执行副总裁的位置,老同事们估计都要多敬他三分。这位1975年出生的“老伙计”,其实一路走到今天,完全就是长安的“奋斗剧本”本尊:1996年刚进门就是江陵发动机分公司的代理副课长,后来换了无数岗位,什么乘用车、欧尚、轿车销售、引力、启源,每一摊都至少沾过点水。27年一根竹竿扎下去,硬是在同一家公司从兵干到将,这种“文凭”在今天还真不多见。

在汽车圈,叶沛没什么高调的光环,也没多少人给他鼓与呼。可你不得不服,凡是他插手的业务,不声不响就像带了家传秘方。2017年那会儿,正赶上长安搞“创新创业计划”,很多人以为公司要折腾,结果他成了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开始真刀真枪地领队伍。那几年,CS35 PLUS、CS55 PLUS、CS75 PLUS这几个自主品牌相继上马,全成了爆款。合资品牌销量掉得乌烟瘴气,自主车型却死死顶住了摊子,没让长安掉队。

后来新一轮风口来了,新能源车轮番上阵。叶沛又琢磨出了“引力”加“启源”这种“两条腿走路”:一边稳住传统燃油车的地盘,一边闷声造出启源,把原本哪有啥存在感的启源品牌硬是撑到月销数万。2025年前七个月,整个长安卖了140万辆,还涨了1.59%。启源一个新兵,七个月也扛下了19万辆,同比增长直接奔三成,这在国内车圈算是牛得不行。

这波职务晋升,不光是高管层给他点了头,更像是长安体系里的一次旗帜性动作。你得知道,叶沛在长安还不是空手套白狼,手里老老实实拿着35万多A股。公司又不是不知道,“高管持股”这招老被看成激励手段:让沛哥们嘴上讲大局,心里也真跌进公司这口“大锅”里去了。公司还专门点将,不光叶沛,整个高管层都要自费买股票,每人每次不少于几十万。这说白了,就是让你一边干事一边心疼股票涨跌,大家绑一根绳上拉车,看谁还敢浑水摸鱼。

朱华荣作为董事长,平时嘴上不爱唱高调却明里暗里立下规矩:在长安,只认业绩和能力。个人的老底不是背后有人,是拼得出实打实的成绩,肯干有平台。叶沛干到常务执行副总裁,无非就是最厉害那帮人里头又挤出来一个标杆。其他员工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谁不想被公司看见?27年扎扎实实熬过来的“工龄”,可不是闹着玩。这不,母公司前阵子升格成一级央企,目标直接拉到2030年,整车产销要干到500万辆,新能源得占六成,海外销量也得冲上三成,听起来别说基层员工,管理层大概也有点后脊梁发凉。

长安最近几年换血频繁,还真不是虚头巴脑的安排:新赛道上没两把刷子,你压不住这些兄弟品牌互怼,也搞不定转型升级这种大动作。叶沛这种自家“根红苗正”的嫡系,积累扎实,调任这个关键节点,也让其他老同志看看:不是说混资历就能吃大锅饭,得真拼成果。不光业务线复杂,叶沛是乘用车、商用车两头熟门熟路,燃油和新能源都是他地盘。说得直白点,长安下一步怎么走,其实他已经不是单一的“执行者”,而是点子和平台、政策三头发力的关键人物。

从江陵代理副课长到高管核心,叶沛27年逆袭长安汽车高层记-有驾

翻翻叶沛过往的履历,真能看出国内车圈独特的“实功崇拜”:在一家国企,几十年不换门庭,岗位刷了个遍,最后站到高管第三把交椅,这种案例现在简直和“中彩票”差不多稀奇。别看叶沛低调,却也是一手带着长安硬闯过最难那几年。当年自主品牌全行业哀嚎,长安没掉队,还能趁势往新能源突击。他在新旧车型“换挡”期压住业务重心,甚至一度让老品牌和新品牌齐头并进。

这跟公司整体战略脱不了联系。长安母公司升格后,摆在管理层面前的就是两条大路:老路要死扛,新路要拔尖。管理者只能两眼一睁拼业绩,沛哥们得拼到流汗换个人才有盼头。公司怕的是什么?怕一群高管天天搞空头激励、嘴上喊团结,实际比谁跑路快。这回直接让高管掏腰包认股,股份拿手里,今后公司行不行,你也别全推给市场。股票拉胯业绩难看,你口袋里的钱第一个遭殃。真心话,这事得很有“认命”的觉悟。

其实在国内车圈,很多企业一到管理层换血,下边乌烟瘴气,担心新官上任乱来,或者“空降兵”搞一出大刀阔斧。长安这波最大的不同,是叶沛完全从内部熬出来。大家都清楚他哪能耐得住、啥事做得稳妥。老领导朱华荣的核心指挥一直是“创新创业计划”,抓得也是自主研发、自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叶沛就是那波老兵,有幸参与了核心战略、甚至能参与决策,这种高层架构的持续性,估计也让投资者和各路兄弟企业放心点。

从江陵代理副课长到高管核心,叶沛27年逆袭长安汽车高层记-有驾

现在回过头看,长安的整体表现确实不赖。去年自主板块强势发力,今年新能源品牌抬头,咱不说跟国际巨头一较高下,起码在国内市场还能打。而叶沛作为管理层“核心三人组”之一,不可避免会卷入很多核心大事。什么转型、什么海外扩张、新能源布局、降本增效,都得掺和。不像某些企业高管,三天两头喊口号,他是真得一直撸起袖子带队伍的主儿。

从江陵代理副课长到高管核心,叶沛27年逆袭长安汽车高层记-有驾

放眼整个长安体系,其实这一轮人事变动等于亮明旗号:我们要比拼的是能干事、敢买单的人。老实说,某些圈外人总觉得国企就靠论资排辈、拼裙带,可在这家公司,真就是对业绩说话。高管自有资金认股,还得“绑票”一起进退,这种管理思路可能比所谓的“创新创业”更来得实在。

叶沛的晋升,除了给自己贴了金,更像是给所有还在门下打拼的同事打一剂强心针:只要有成绩,咱饭碗都有磕头,想走到高层,指不定下一个就是你。所以你在楼下点份外卖,看见叶副总走进会议室时,多少还能心生点鼓励。他的个人案例起码解释了,长安真正实现了一个“从工厂到高管”的闭环。

最后一句话,这年头熬成叶沛这样的,哪怕“不显山不露水”,也是实打实的牛人了。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