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汽车近期公布的2025年三季报令人心情复杂,营业收入蹭蹭往上涨,但归母净利润却是直线下滑,直接摔到了亏损阴影里。这种“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不禁让人想起那个精心开了个饭馆却只看见单子越来越厚,却没赚着几个铜板的老朋友。财报深扒后,可以说海马汽车在这场财务戏码里上演了一出“收入超车,利润熄火”的大戏。
先来看数据报告期营业收入达到12.74亿元,同比上涨17.53%,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更是飙升了30.68%。乍一看,这是典型的年报“亮点制造机”,完美满足投资者对“增长”的期待。然而,接着一瞅净利润部分,那叫一个骤变的心情,全年亏损7443.71万元,同比下降232.68%。单季净利润倒是有点绿油油的苗头,只不过这0.008亿元的“蝇头小利”让人有种在沙漠里找到一口泉水,却发现只有几滴能解渴的恍惚感。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以从毛利率和费用率上去捋一捋。毛利率只有6.47%,同比下降了近20%,这可是汽车制造这种重资产行业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不论营业增长如何猛,但利润撑不起来就是硬伤。而且三项费用高达2.08亿元,占营收16.3%,这说明没少花这笔钱,但效果似乎没太出来。这情景不就像办了场豪华婚礼,却发现新郎新娘都心疼“礼金回本”还未及格吗?
细读财务数据,还能发现几个扎心点。每股净资产下滑了13.86%,现金流更是尴尬得没法看,同比减了285.54%。这意味着公司的实际价值在业内显得愈发含蓄,从财务健康的水库里漏了不少水。可以说,“回血功能”彻底歇菜,现金储备这张底牌玩不大转了。
那么,海马汽车的问题究竟卡在哪里?从这几年汽车行业的剧烈波动来看,它的难题主要有这么几个。一是整体产品竞争力不足。看看15万以内的市场,简直堪称百家争鸣,国产品牌大打价格战,合资品牌也成了“降价狂魔”。如今拼的不仅是价格,还得扛得住智能网联化的风潮,可惜海马一直没刷上自己的独门绝技。二是新能源领域的“船慢桨重”。要知道新能源可是如今车市的流量密码,哪个品牌新能源做得好,哪家市场认可度自然更高。而海马总是迟半拍,车型更新慢,战略摇摆不定,与头部选手的差距被越拉越大。
说到这里,不得不感慨一下,那些年叱咤风云的老牌车企,如今被挤压得喘不上气。说白了,一个企业能不能长期存续,根子不单单在财报数字上跳舞,还得看背后的是不是踏实快步。有的品牌靠技术积累打起美名,有的靠精准营销圈粉丝,而有的只能忙于烧钱补窟窿。这技术难有突围、方向缺乏创新的状况,不正是现今海马步履蹒跚的原因吗?
或许,海马汽车需要重新定位自己。与其在大盘里硬要抢戏,不如先找到一个能稳扎稳打的小众市场。比如新能源领域,以性价比作为突破口抢占低线城市,或者深挖家庭用户需求,用智能短途代步来标榜自己。毕竟,在大象跳舞的主场,兔子得学会发挥腿长的优势,不然被踩疼了还得强撑微笑。
最后,一个问题丢给海马,也丢给每一个在市场上抢饭碗的人当大家都跑得很快时,你是否有明确的方向?这个时代不是比谁更忙,而是比谁的每一步都更有意义。运作企业如此,经营人生亦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