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巴伦西亚街头,清晨的充电桩前出现有趣一幕:五辆挂着临时牌照的零跑C10依次排队,车主们正用蹩脚的中文向工程师学习语音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 这个场景被当地汽车博主拍下后,意外成为欧盟关税新政公布当天社交媒体最热话题。
中国电动车登陆欧洲的速度正在改写市场规则。 德国《商报》近日曝光某款国产电动SUV的零部件成本清单:智能座舱系统较欧洲同类产品便宜37%,热泵空调系统价格仅为大众ID.系列的52%。
更令业界震动的是,某中国电池巨头最新发布的储能系统能量密度已突破行业纪录,直接导致搭载该电池的车型冬季续航达成率高出欧洲车型28个百分点。
慕尼黑汽车工程研究院的测试报告显示,三款中国品牌车型在自动驾驶测试中平均每千公里人工接管次数仅为1.2次,这个数据比欧洲在售车型的平均值低63%。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某款售价3.5万欧元的中国电动车竟然配备了激光雷达和Orin-X芯片组合,而同级欧洲产品仍在使用毫米波雷达方案。
这种技术碾压正在改变经销商的库存策略。 荷兰最大汽车经销商集团Van Mossel的采购总监透露,他们已将中国品牌电动车的库存周转周期从45天压缩至22天,同时将某德国品牌电动车的展位面积缩减了40%。
在法国巴黎的汽车大道上,奇瑞捷途的体验店与雷诺展厅仅隔20米,但前者周末客流量是后者的三倍。
欧洲车企的应对策略出现明显分歧。 某德系豪华品牌悄悄将中国产驱动电机装入其最新电动车型,而另一家法国车企则从东莞某科技公司批量采购智能座舱模块。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意大利某超跑制造商在股东会议上激烈争论七小时,仍未就是否采用中国电驱平台达成共识。
供应链的重构正在加速进行。 从萨拉戈萨到沃尔夫斯堡的汽车产业带上,至少六家本土零部件企业开始接受人民币结算。
波兰某电池材料工厂的中国技术团队人数在过去三个月激增200%,这些工程师正在将中国研发的极片辊压技术移植到欧洲生产线。
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趋势愈发明显。
英国汽车租赁公司LeasePlan的订单数据显示,中国品牌电动车在24-36个月租赁期的残值预估已追平特斯拉。
在挪威特隆赫姆的极寒测试场,十辆正在进行冬季测试的车型中有七辆挂着中国车企的标识,这个比例在三年前还是零。
欧盟内部文件泄露的会议纪要显示,某成员国代表在闭门会议中直言:“当中国车企能把800V高压平台车型做到3万欧元区间时,我们讨论的早已不是关税问题。 ”
这种认知转变直接反映在终端市场——瑞士日内瓦某高端商场的地下停车场,中国电动车的出现频率在过去两周增加了两倍,而这些车主的职业多为医生、律师和投行经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