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开幕的上海车展上,现代起亚与捷豹路虎的缺席成为行业焦点。这是现代、起亚自2002年入华以来首次集体缺席A级车展,捷豹路虎也延续了近年来的低调姿态。两大品牌的“退场”背后,是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战略收缩与本土化转型滞后的双重困境。
现代起亚2024年全球销量达723万辆,稳居全球第三,但在中国市场仅售出40.2万辆,份额不足1%,较2016年巅峰时期缩水近80%。其新能源战略滞后尤为致命——2024年,现代起亚在华新能源车型仍以“油改电”为主,缺乏专属电动平台,而中国品牌已普遍进入800V高压快充和城市自动驾驶阶段。
捷豹路虎的缺席则暴露了其在电动化转型中的迷茫。尽管集团宣布2030年全面电动化,但截至2025年,其在中国市场的主力车型仍以燃油车为主,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不足5%。与此同时,其渠道布局与用户运营也显疲态,2024年经销商数量较2020年减少30%,用户投诉率却增长25%。
本届车展的另一大变化是流量营销的退潮。车企高管“串门”引流模式遇冷,工信部更明确要求车企禁止夸大智能驾驶功能宣传。这一背景下,现代起亚、捷豹路虎的缺席,或是对其技术储备不足的无奈回避。车市格局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中国品牌通过“技术+本土化”双轮驱动,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建立先发优势;外资品牌若无法打破“全球车”思维,加速本土化研发与供应链整合,或将面临更严峻的淘汰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