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的这次新动作,不得不说让隔壁友商都有点慌了呀!8月28号那天,鸿蒙智行突然放出了一组全新问界M7的内饰“官方美照”,一下子把不少网友的好奇心刷到顶点。
这是闹哪样?一辆车,光靠外壳能吸引谁?真懂的都知道,内饰才是日常体验里的硬伤or惊喜所在。
有人不禁要问:“新车内饰到底有啥新花样?会不会真像宣传说的那样,躺平‘躺’出新高度?”八卦心思是不是也跳出来了?要不我们就顺着这条线,来一场小型“侦探推理剧”:大厂的官图到底有多少坑,有多少干货,又有多少仅仅是“纸上谈兵”?
瞅瞅这组图片,官方说这次M7内饰有四大“焕新”,还使劲强调了16.1英寸超级中控大屏,那味儿绝对十足。
想象一下,哥们上车一坐下,一块比咱家书桌还大的触控屏直接“锚”在眼前——科技感直接拉满——但也难怪,老百姓现在都被智能、科技、交互“洗脑”惯了,大屏啥的,不来一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智能座舱。
而且,这次主驾驶搞了个“零重力座椅”,听起来跟太空舱似的。
本来觉得是噱头,可一细研究,哎,方向盘电动联动调节、一键就能切换成半躺姿态。
哪个996社畜不心动?有了这个,午休直接秒变“硬控”,再也不用拼命往后调靠背那点窄空间“找回自我”。
当然,别人一问,还是要装淡定:“还好吧,不就是能躺下嘛。”
可话说回来,这玩意真的实用吗?到了烈日滚烫的夏天,座椅“零重力”,身体一展开,整个人像半块牛肉罐头一样贴平,看着是舒服,实际恐怕还是要亲自体验了才知“水深”。
开始有点期待,尤其是如果能选择材质或者个性化设计就更香,不然千人一面,“豪华感”怕是也就图一乐。
往后排瞧瞧,问界M7也没落下娱乐的事,后排加了娱乐屏,跟前排中控呼应,仿佛全车都能“刷视频、看弹幕”,哪怕堵在三环里,主副驾和后排都能自成“小剧场”。
还有新搭载的所谓“智能冷暖箱”,夏天冻西瓜、冬天热咖啡,直接安排,家庭用户或者喜欢自驾游的,估计会偷着乐。
“全新风格”这个词,车圈用烂了,但回头一看,问界似乎真做了点具体的大动作。
就外观来讲,M7没乱搞花活,整体轮廓基本延续着品牌家族式语言,分体矩阵大灯+半隐藏式门把手,主打一个“低调科技”。
车身尺寸也是“大哥级别”的存在:长接近5米1,宽就快到两米,高度1780、轴距直奔3米03。
隐约间,豪华MPV和SUV的那种“乘坐阔气感”呼之欲出。
轮毂还能选21英寸的运动款,讲究个性,主打气场。
而尾部小彩蛋也有,干脆来了个隐藏式后雨刷,主打一个素净,减少视觉杂音。
这一波下来,不少老问界车主表示——“这设计,是懂我们!”而网上有些懂行的哥们加了一句:“这尺寸、配置、外观,摆明就是揍奔高端去的。”
讲到智能驾驶硬件,官方语气顿时开始“专业范儿”——什么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矩阵,你读着就有点“看不明白但觉得厉害”的即视感。
这些硬件加码,主打的其实是加持自动驾驶辅助水平。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新M7还首发了舱内激光视觉系统,说白了就是把安全做到前所未有的细致程度。
紧急转向辅助ESA也给你安排上了,等于说在复杂天气、恶劣光照下也能对障碍物进行识别,检测锥桶这些“小妖精”都不在话下。
智能泊车、辅助驾驶这些,基本该有的都搭上了。
按理说,不管是不是技术小白,车主们的“安全感”铁定会提升一个维度。
但冷静一点想,那些炫技的硬件在日常用车能发挥多大作用,咱还是得等实际上市、真车跑到路上才好下结论。
毕竟雷达再多,软件逻辑才更关键,市面上多少案例怼得就是“雷达瞎了眼、自动刹车没跟上”。
“新瓶装老酒”,目前M7确实看着新奇,体验到底有多“遥遥领先”,消费者才有发言权。
讲到消费者最爱聊的动力,全新问界M7吃的是“全家桶”:有要油有要电。
你说你焦虑?没问题,买增程版,电池有37kWh和53kWh两种,最长综合续航分分钟1600+公里,长途自驾跟拉练似的,一路不怕。
那你要是“死忠纯电党”,人家也不掉队,纯电版配了100kWh的大块头电池,标称纯电续航700公里+,在同级别里面绝对属于“见谁怼谁”的级别。
但往深里聊,续航数据都是实验室参数,实际能跑多少,一到冷天、暴晒、堵车,续航打骨折都是有先例的,啥品牌都一样。
懂的都明白,真正考验大家的,是现实中的“掉电速度”和“充电焦虑”。
价格暂时还没有官方定论,配置变化这么大,估计价格也会有“小幅波动”。
最扯的还是配置取舍,现在都讲究个性化、多场景,消费者爱怎么选怎么配,选配项越多越考验厂家整合能力,也推高了有些版本的“实际落地价”。
总的来看,全新问界M7这一波操作,可谓精准拿捏了现在中国家庭、科技中坚群体的“痛点”:既想要外观瞩目、配置拉满,还希望能有智能加持、舒适体验。
从市场角度看,这类型高端新能源SUV,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各家都想挖掘出“智能+豪华”这块蛋糕。
不过话还得留点余地,新车官图一出,网友都在说“真香警告”,可真等大家亲手上车、沙发评测一轮,说不定又有一大堆“而实际体验怎么样呢”的声音。
产品力再强,最终拎出来的,还得是让每个用户都能真心感受到的诚意,这点最难。
咱经历过太多“PPT造车”,也见过不少“看着很酷、实际一般”的案例,究竟这次问界M7能不能扛住“上市即高光”,还是翻车到粉转黑,还得走着瞧。
当然,任何一家新势力品牌,但凡想上位,都得有敢于自我革新的勇气,别拿着老底盘、老电池糊弄新用户。
问界这次能否真刀真枪掰手腕,不只得看产品,还得看渠道、服务、生态,毕竟用户一进门,能不能真的笑得灿烂,靠的是整体体验。
评论区就不硬性打call啦,大家伙看看这次问界M7的内饰、智能、动力配置,是你理想型吗?你觉得它在一众新势力中处于啥水平?留言聊聊呗!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