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仰望U9的496时速,我看透了国产电车的“不务正业”

讲真,最近我看到一条新闻,差点把我的保温杯扔了。仰望U9,一个电动车,跑出了496.22 km/h的极速。你没看错,我也没说错,不是296,是496。离500就差一口气。同时还刷了个纽北圈速,6分59秒。

从仰望U9的496时速,我看透了国产电车的“不务正业”-有驾

我的第一反应不是“牛逼”,不是“国产之光”,而是“坏了菜了,这帮人彻底颠了”。

这个世界观,你必须先接受一个前提:现在所有造车的,尤其是造电动车的,都进入了一个非常奇妙的修仙阶段。他们追求的已经不是造一辆“好车”,而是要飞升,要渡劫,要用一个离谱到三体人看了都想复活的参数,来证明自己已经超凡入圣。496公里每小时是什么概念?高铁启动阶段也就这个速度。这意味着,理论上你在高速上开着U9,可以和旁边的复兴号掰掰手腕。当然,前提是你有100公里的大直道,没有限速摄像头,以及一颗比钻石还硬的心脏。

从仰望U9的496时速,我看透了国产电车的“不务正业”-有驾

所以,这个496的极速,本质上和普通消费者有关系吗?没有,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天天跟你吹他能一掌拍碎天灵盖,但你只是想让他帮你开个核桃。他秀肌肉的场景,和你实际用他的场景,根本不在一个次元。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不务正业”,一场精心策划的、给资本和粉丝看的行为艺术。仰望要的不是你真的去开496,他要的就是“全球极速榜首”这个名头。有了这个名头,仰望U9就不再是一辆车,它变成了一个图腾,一个圣物,一个可以印在PPT第一页,闪闪发光的勋章。

而这场行为艺术里,最值得玩味的配角,是佳通轮胎。官方通稿说,这是全球首款设计时速500km/h的电动车轮胎。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为了配合仰望这个疯子,我们佳通也跟着一起疯了。我们造出了一双能以500公里时速在地面上摩擦的“鞋”,至于这双鞋除了能证明我们很牛逼之外还有啥用,我们暂时也没想好。

想象一下这个研发场景。仰望的工程师找到佳通的人,说:“兄弟,我们要搞个大新闻,目标500。”佳通的工程师当时可能就懵了,内心OS估计是:“大哥你是在开玩笑吗?这个速度下,轮胎已经不是轮胎了,它是个压缩毛巾,随时准备膨胀爆炸。任何一个小石子,都是一颗子弹。”但仰望的人眼神坚定,说:“我们就是要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没办法,客户就是上帝,哪怕这个上帝想上天。于是佳通只能硬着头皮上。我都能脑补出他们实验室里的场景,各种材料玩命地堆,各种配方疯狂地试,AI仿真估计都跑得快冒烟了。这已经不是科学了,这是玄学,是炼丹。最终,他们炼出了一款叫GitiSport e·GTR 的“仙丹”。这名字,又臭又长,突出一个不明觉厉。你看,又是e,又是GTR,又是Pro,还带个上标,生怕别人不知道它很贵,很特别。

这四只“仙丹”给U9穿上,本质上已经不是轮胎了,它们是四只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沥青吸盘。它们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在那个特定的瞬间,把车死死地按在地上,别让它真的飞升了。至于耐磨?舒适?静音?别开玩笑了,修仙的人会在乎脚底起不起泡吗?活下来,就是KPI。

所以你看,整个事件的底层逻辑,就非常符合当下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以前大家造车,是在一个餐厅里,比谁的菜好吃,谁的服务好。现在不是了。现在是有人直接冲进厨房,说“我用的是米其林三星的锅”,然后把锅给砸了。还有人直接把餐厅的吊灯换成纯金的,告诉你“我们这里吃饭有品位”。更有甚者,像仰望这样,直接在餐厅门口表演胸口碎大石,告诉你“我们的厨子练过金钟罩铁布衫”。

大家都不在乎菜好不好吃了,都在玩行为艺术。因为在存量市场里,你做得好一点,没用。你必须做得“不一样”,做得“离谱”,才能被看见。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仰望U9搞这一出,就是直接把桌子上的蜡烛给吹了,然后告诉你,我们要用电的,更亮。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几年电动车的中年人,对这些越来越不感冒了。讲真,我不需要我的车能跑496,我需要它在冬天续航别打对折,我需要它的智能驾驶别在路口突然“开窍了”一样往前冲,我需要它的车机别在我听郭德纲的时候给我随机播放“机你太美”。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不在特斯拉的FSD,而在一个戴着草帽、开着老头乐、不讲任何武德的大爷。只要大爷横穿马路的速度够快,什么激光雷达、算力芯片,统统都是摆设。

从仰望U9的496时速,我看透了国产电车的“不务正业”-有驾

但话说回来,我也理解为什么仰望要这么干。因为有些品牌,它卖的就不是产品,是信仰。是玄学。就像奔驰,很多人买它,就是为了那个三叉星辉。就像特斯拉,Model 3那个毛坯房内饰,放国产车上能被喷到停产,但放在特斯拉上,粉丝会告诉你,这叫“极简主义”,这叫“专注驾驶”。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仰望现在要做的,就是构建这种“品牌玄学”。它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神迹”,比如原地掉头、水上漂、还有这次的陆地飞行,来给它的信徒们洗脑。不,是固化信仰。让买得起它的人觉得,我买的不是一辆比亚迪,我买的是一个未来科技的集合体,一个移动的奇观。这种满足感,和性价比无关。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轮胎比做修仙法宝可能有点离谱。但你仔细想想,这不比官方新闻稿里那些干巴巴的“赋能”、“引领”、“共铸传奇”有意思多了?那些词,说了等于没说。

所以,仰-佳通这次联手,是一场成功的、大型的、联合炒作。它最大的价值,就是提供了一个吹牛的资本。仰望的用户可以跟朋友说:“我这车,能跑496。”佳通的销售可以跟客户说:“仰望那台破纪录的车,用的就是我们家的胎。”就问你怕不怕?

至于这个纪录本身,它会像一颗流星,璀璨一下,然后迅速被人遗忘。因为很快,就会有另一个更颠的厂家,带着另一家更拼的轮胎厂,搞出一个501 km/h来。在这个“不疯魔不成活”的时代,纪录就是用来破的。逻辑的终点不是胜利,而是下一个更疯狂的对手已经提着刀在路上了。

他们必须这么干,加大,加大,再加大。

最终,这场军备竞赛,会把所有人都卷进去。直到有一天,大家发现,在绝对的疯狂面前,所有参数都失去了意义。最后赢的,可能还是那个踏踏实实,解决用户痛点的品牌。当然,也可能不是。谁知道呢?这个世界,本来就挺荒诞的。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