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系压顶,零跑小鹏围攻,理想第四次翻盘难上加难

最近车圈里头,大家聊得最多的,除了谁家又降价了,就是理想汽车的处境了。

说起理想,那可真是个传奇,在新能源车这个竞争激烈得跟战场一样的市场里,它起起伏伏,有好几次大家都觉得它可能不行了,结果人家硬是挺了过来,还越卖越好,连续三次上演了“逆风翻盘”的好戏。

这就像一个打不倒的拳击手,每次被击倒都能重新站起来。

华为系压顶,零跑小鹏围攻,理想第四次翻盘难上加难-有驾

可现在,问题来了,这第四次,理想还能站起来吗?

很多人心里都画了个大大的问号,因为这次它遇到的麻烦,跟以前可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了。

咱们今天就来掰开揉碎了聊聊,理想汽车现在到底被什么给卡住了。

简单来说,就是它被夹在了中间,不上不下,动弹不得,就像个三明治里的那片肉,上面有块大面包压着,下面有块大面包垫着,两头都给堵死了。

先说说压在头顶上的那块“大面包”——华为。

现在你要是想买一台30万以上的国产新能源车,华为这个名字你是怎么也绕不开的。

以前,这块市场是理想的天下,靠着理想ONE,后来的L7、L8、L9,把“家庭奶ahhh爸车”这个概念玩得明明白白,什么大沙发、大彩电、大冰箱,一套组合拳下来,精准地抓住了中国家庭用户的需求,日子过得特别舒坦。

但是,华为来了,而且不是一个人来的,是带着一帮兄弟,组成了一个“华为系”联盟来的。

华为下场造车,跟别人思路不一样。

它不只是自己造一辆车,它是想打造一个生态系统。

最吓人的是它的技术。

你可能听过那个“遥遥领先”的梗,在智能驾驶这块,它真不是开玩笑的。

华为系压顶,零跑小鹏围攻,理想第四次翻盘难上加难-有驾

华为那套叫“乾坤ADS”的智能驾驶系统,已经厉害到什么程度了呢?

在很多复杂的市区路况,比如上下班高峰期,它能帮你开得又稳又顺,大大减轻了开车的疲劳感。

这背后是华为在通信、芯片、算法上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不是别的车企想模仿就能马上模仿出来的。

这就好比大家都在比武,别人还在一招一式地练拳,华为直接掏出了一把高科技武器,这还怎么打?

除了技术硬,华为的服务和品牌也跟上来了。

你买了问界,车子能像手机一样,隔三差five地就给你在线升级,今天多个新功能,明天优化一下体验,让你感觉这车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增值。

再加上华为原来卖手机就遍布全国的门店和服务网点,那种高端、专业的服务体验,也是很多新品牌比不了的。

技术和服务都到位了,品牌自然就立起来了。

现在很多人买问界M7、M9,就是冲着“华为”这两个字去的,觉得这是技术和品质的保证。

你看看销量就知道了,问界新M7上市没多久订单就十几万,五十多万的问界M9也卖得特别火,长期霸占着豪华车销量榜的前几名。

这说明,在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消费者已经开始用钱投票,选择华为了。

而且,华为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华为系压顶,零跑小鹏围攻,理想第四次翻盘难上加难-有驾

它不光跟赛力斯合作了问界,还跟奇瑞合作了智界,跟北汽合作了享界,后面还有长安、东风、广汽这些大厂排着队等合作。

可以想象,未来几年,市面上会出现一大批搭载华为核心技术,按照华为品控标准生产的汽车。

这些车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军团,共同占领20万以上的中高端市场。

在这样的“天罗地网”面前,理想汽车想在高端市场继续往上冲,就等于迎面撞上了一堵墙,一堵由技术、品牌和庞大联盟组成的叹息之墙。

想绕过去没路,想硬碰硬又碰不过,这向上的路,基本上就被堵死了。

好,既然往上走这么难,那往下走,去抢占更便宜的市场,总可以吧?

比如推出一款20万左右的“青春版”理想,用低价换销量。

这个策略听起来很合理,而且也有成功的先例。

比如小鹏汽车,之前一度陷入困境,后来靠着一款20万出头的G6,把自家的智能驾驶技术下放,一下子就活了过来,销量噌噌往上涨。

还有蔚来,一直走高端路线,现在也推出了子品牌“乐道”,第一款车L60就是冲着20多万的市场来的,想用蔚来的技术和服务去打更广大的市场。

你看,别人往下走都走得通,那理想是不是也能复制这条路呢?

问题就出在这里,理想想走这条路,却发现赛道上早就站着一个跟自己“长得特别像”的对手了,那就是零跑汽车。

华为系压顶,零跑小鹏围攻,理想第四次翻盘难上加难-有驾

这个零跑,简直就是“平民版的理想”。

理想主打的增程技术,零跑也玩得很溜;理想主打大空间家庭SUV,零跑的C10、C11也是这个路子;理想有“冰箱彩电大沙发”,零跑就用更低的价格,给你差不多的配置和享受。

这就让理想非常尴尬了。

假如理想真的推出一款20万左右的增程SUV,消费者会怎么想?

大家一看,这车跟十五六万的零跑C11功能、定位都差不多,凭什么要多花好几万买理想呢?

省下来的钱加加油、充充电,或者带家人出去旅旅游,不是更香吗?

零跑汽车已经在10万到20万这个价格区间里,把“高性价比的家庭增程SUV”这个标签牢牢地贴在了自己身上。

理想现在才想进来,已经晚了一步,从一个开创者变成了追赶者。

人家小鹏、蔚来往下走,是带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绝活”来的,而理想往下走,却发现自己的看家本领,已经被别人学了去,还卖得更便宜。

这条路,对理想来说,也几乎被堵死了。

所以你看,现在理想汽车的处境就是这样:想往上,有华为系组成的强大技术壁垒和品牌联盟,根本冲不上去;想往下,有零跑这样的“性价比屠夫”早就卡好了位置,让你无路可走。

过去,理想靠着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销售奇迹。

但现在,整个汽车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变了,不再是单靠一个好的产品定义就能打遍天下,而是变成了技术生态、产业链规模和成本控制的全方位战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理想过去赖以成功的法宝,似乎一下子就不那么灵光了。

这一次,它面临的考验是前所未有的,能不能翻过这个坎,对理想的未来来说,真的是至关重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