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仰望U9赛道版,老实说,我原先心里还真打过问号:中国能不能真的搞出来像样的超跑?可人家现在拿出来一个472.41公里每小时的全球电车极速纪录,这下,真是让人说不出话来。为啥人家能这么牛?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琢磨琢磨,这背后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支撑?
先讲最直接的,动力。人家不用大V8、大V12那套老掉牙的路子,就靠那台30000转的高性能电机,一个电机555千瓦,四个电机加一块儿,你随便算算算出来3000马力。3000马力是个什么概念?你掰着指头算,民用车里能过1000马力的凤毛麟角,法拉利布加迪这种超跑也没多少。3000马力就相当于三台F1赛车(每台约1000马力)一起怼你脸上。推重比呢?1217Ps/t,这要是有点赛车常识,那直接比兰博基尼布加迪保时捷992 GT3 RS都夸张。动力这块,仰望U9是拿实力直接怼脸。
可是,动力强就一定快吗?这事其实挺复杂。就像你见过那些大马力宝马、奔驰,路上照样甩不动弯、踩不住油,秒变拖拉机。关键还是“能不能把这股劲给使出来”,而且使得又快又稳。咱不怕动力大,怕的是失控。你愿意飙车,也不想飞出护栏吧?
这回,人家玩了个新花样——云辇 X智能全主动车身控制系统。这东西说白了,就是聪明的避震悬架。路面有颠簸,它能提前感知,电机、传感器一块发力,加减速不沾地头、又不抬头,过弯不飘。简单讲,原来一脚刹车,脑袋恨不得磕在方向盘上,现在一个“稳”字。还用什么复杂的双阀结构、主动调节,这玩意儿靠的不是粗暴发力,是那种“会变通的力量”。
再聊聊车身材料。中国造车这几年,一直给人印象是“廉价”、“没底气”,但这一次真不是噱头。仰望U9直接上了全球最大单体壳碳舱,T700级12K碳纤维,听起来像张嘴术,其实你查查行情,这种碳纤材料成本奇高,强度也是几倍于钢铁轻得多。赛车最怕“散架”,这材料就是在高速、撞击下还要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仰望敢用这么贵的材料,说明啥?说明有人真是下决心“要做个能打国际的顶尖货”。
再说说普遍容易忽视的地方——轮胎。超跑和普通车最大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换鞋”就换天。仰望U9用的是定制化赛道级半热熔胎,有人不懂,说“和我家SUV那胎有啥不一样”,你就上一次赛道,大热天时轮胎温度过高过低,就知道什么叫“抓地失败”。热熔胎可不是忽悠的,不仅看抓地,还配合特殊防滑轮辋,这就决定了加速刹车时候不用担心“打滑跑偏”。
这里还有个被忽略的大杀器——热管理系统。别小看这个,跑快车电机电池温度上来,那叫一个夸张。如果没法把热量压住,分分钟烧掉电池。仰望U9就给整个系统配备专门“智能空调”,让每一台电机、每一节电池始终在最理想的状况。你别光看极限一脚油门有多爽,能一遍遍的“推满”才叫底气。
说到这里,有些人会问了:“以前全球极速榜不是法拉利、兰博基尼、布加迪、特斯拉这种大牌在混吗?怎么突然冒出来个中国面孔?”这背后其实是技术厚积薄发。比亚迪玩了那么多年技术,自家积累一堆平台,比如上面提到过的易四方、云辇-X、1200V全域高压平台、刀片赛道级电池,合在一起,就攒出了仰望U9。这才是真正“国产之光”,不是一头扎钱,而是把核心技术全部撸到自己手里。
再说个脑筋急转弯:“仰望U9能卖几个?”其实厂家明确说了全球只卖30台,这玩意不是走量,是告诉世界“我们也能干出来”。中国造车,不再是“山寨”、“紧跟”,而是“站上前排,打破垄断”。30台不多,但谁买,开出去就是“牌面”,你就是中国超跑世界的第一批尝鲜者。这是自信才敢玩的极致“私有浪漫”。
聊到这里,其实绕不开一个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到底啥时候真站起来了?以前是北美欧洲耍流氓,关键零部件控制死死的,都不敢想自主研发。现在呢,咱一个比亚迪就能丢出来国际顶级平台、顶级三电系统、严丝合缝的高端碳纤维工艺,这种“把所有自己搞定”的能力,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再看看售后、供应链,也越来越完整。说到底,中国这条“超跑赛道”不是一天就走完,但仰望U9就是个破局的路标。
再问问自己,中国为什么要造超跑?消费市场有多大?会不会沦为小众?首先,超跑不是给所有人买吗?但必须有人敢第一个吃螃蟹,一个领域只有高端敢冒险,底部才有成长空间。老百姓买不起仰望U9不要紧,将来技术下放到10-20万级的“高性能轿跑”上,动力、安全、操控都同步升级。你以为买不起超跑跟自己没关系?其实你现在的新车,技术很多就是高端超跑淘下来变平民的。头部带节奏,底层跟受益。
还有“品牌形象升级”。你不得承认,中国品牌造个超跑比造百万台廉价小车意义不一样。有了仰望U9,出国参加各种国际赛事展览,一亮相就是“技术流”,不仅能让别人对中国车重塑印象,也让国内消费者有信心。以前总觉得国产车“差点意思”,现在直接怼到世界第一,就跟假鞋打正牌一样,谁再不服,都有实打实的成绩单给你看,谁都得服。
有人会担心“电车极速纪录是不是炒作,开起来会不会有问题?”其实你评判一台超跑牛不牛,不能光看极速,悬挂、散热、能否连续高强度使用,安全信心、底盘极限,才是王道。仰望U9这次真的是在“玩一回极致”,各路记者、实测机构都在追着试车,也都给出很正面的反馈。换句话说,市场是看得见的,科技是真用得上的。
最后,咱们回头想想,中国能造顶级超跑,还会有啥不能突破的行业壁垒?超跑只是个窗口,背后技术一旦成熟,智能汽车、赛车乃至民用车各级市场都会受到影响。你买不起没事,但“别国啥都有,咱啥都得买他们的”的心理压力,起码在这个领域不再是问题了。中国从“不可能”,到“也许可以”,再到“成了”,这一弄就是几十年。仰望U9,是一次集体的骄傲,也是一堆埋头苦干的工程师、“卷王”们的胜利。
结尾留个问号给大家:下一个被中国品牌打破的汽车世界纪录会是哪一个?咱们有理由憧憬一下,不只是“国产崛起”那么简单啦。这种技术革命的进步,也许明天就能让我们的日常座驾“卷出新高度”。所以说,有机会还能试试仰望U9赛道版吗?我真心想试!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